摘要 :本文依据《大清律例》,认为对流放案例,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似不宜全盘否定。 关键词 :《大清律例》;新疆流人 流放之刑,自古有之。古称西域的新疆,一直是中央王朝...
摘要: 为了攫取中东铁路的权益,俄国在政治、经济和外交上进行了精心准备。中日甲午战争后,俄国于1895年带头成功干涉还辽,说明其已经完成了攫取我国东北铁路权益的政治准备...
乾隆三十六年(1771)五月下旬,远徙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流域的土尔扈特部,在其首领渥巴锡汗的率领下,战胜了千难万险,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当清政府得知土尔扈特部众已...
“瓯脱”一词,在《史记》、《汉书》中凡六见,兹列于次: “与匈奴间中有弃地,莫居千余里,各居其边为瓯脱”。[1]“匈奴所与我界瓯脱,外弃地”。[2]“发人民屯瓯脱”。[3]“瓯...
摘要: 热河作为我国曾经的一个省级行政区,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14年北洋政府建立热河特别区,到1955年撤销,文章通过呈现热河建省的时代背景,期间的变迁和消失的原因,希...
摘要: 泛伊斯兰主义是近代以来的一股宗教政治思潮,又是一场连绵不断的运动。本文阐述了泛伊斯兰主义产生的背景,归纳了古典泛伊斯兰主义和当代新泛伊斯兰主义的政治主张、基...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地理著作,该书记载的内容,扑朔迷离,它是否涉及新疆地区,前人虽有探讨,但对此问题尚未作出肯定的和明确的结论。本文旨在论证《山海经》中的...
摘要: 燕秦汉时期辽西走廊密切联系着中原民族与东北各族,在地区民族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卢龙—平刚”道的盛衰与汉匈关系变化有关,汉族和乌桓、鲜卑曾在“白狼水—渝水”...
摘要:从1900年春夏之交义和团运动在华北达于高潮,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成立,20世纪前期中国与东亚地区的国际关系,也呈现出了“天翻地覆”的剧变局面。20世纪前...
摘要: 明代居住在图们江、鸭绿江流域的女真族农业比较落后,手工业不发达,在远离明辽东地区的情况下,所需生活必需品只有通过与临近的朝鲜贸易才能解决。因此,女真与朝鲜的...
鲜卑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池方民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中原,并建立起强大的政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历史资料的奇缺,我们时这一民...
摘要: 帕米尔问题是英俄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结果。有必要就早期关于帕米尔的有关协议、英俄私分帕米尔的原因、英国入侵坎巨堤及其影响以及瓦罕走廊的法律地位等问题进行深入...
截至目前,国内外学术界有关《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涉及中东铁路问题的相关研究已有不少,但关于苏俄否认无偿归还中东铁路原因的论述不够全面,且中国引用的俄文文献存在不实...
突厥是中国历史上继柔然之后兴起的又一个强大的少数民族。初兴起于金山(今阿尔泰山),因金山形似兜鍪,俗谓兜鍪为突厥,因以为号。突厥初附于柔然,5世纪中叶以后逐渐强大,...
摘要: 根据文献资料,论述20世纪初期立宪运动在吉林开展的情况和特点。 关键词: 吉林;立宪运动;救亡图存 立宪运动是辛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一支重要前奏。但立宪运动在...
摘要:“九•一八”事变后,日帝为了把东北变成它们完成大陆政策的“前阵基地”,在让更多的日本人到东北定居的同时,对中国关内汉族和朝鲜人分别实行限制和放任政策。这种对...
《汉赵史论稿———匈奴屠各建国的政治史考察》(陈勇著,商务印书馆2009年9月出版)一书,专门讨论西晋灭亡之后北方汉赵政权的形成过程。全书由“绪论五胡入主中原的短暂序幕——...
摘要: 农民问题与边疆问题是推动中国历史发展的两大动力。在历史上,边疆问题亦即是民族问题,这突出表现为汉族与各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与冲突、中原王朝与边疆地区的交往与战...
隋朝后期,由于炀帝不恤民力,连兴大役,尤其三征高丽,搞得天下骚动,四方豪杰纷纷起义,天下大乱。东突厥趁机支持各地反隋势力起兵,大肆进行分化操纵活动,不但加速了隋朝...
摘要: 满族先世主要信仰萨满教。随着佛教、道教、中原民间信仰及基督教的传入,满族原有宗教信仰发生了较大变化。虽然整个清代萨满教在满族宗教信仰中仍占主导地位,但由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