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总办朝鲜各口交涉商务委员陈树棠自1883年10月被派驻朝鲜以来,与朝鲜先后签订了三项有关通航与租界章程,从而促成近代中朝经贸关系之急剧发展,并代表清政府负责办理中朝...
当一个帝国在向自己本土范围之外扩张的时候,莫不会面对征服管理土著民族的问题。帝国的一统主义和对自己制度优越性的确信会导致国家法律实效范围的扩展和与之同时土著法的逐...
有清一代,随着汉移民逐步地进入蒙地,蒙地与开无主荒地不同,其上有各级土地占有的权利。移民与蒙地的主人必然发生土地权利的关系。所以,随着蒙地开发程度的提高,各种复杂...
摘要: 本文主要以近代中西之新疆研究为中心,从学术发展史的角度详细阐述了19世纪西方的新疆研究的兴起,并对二者间存在的关联与互动进行了论述。本文的观点是:近代中西之间的...
110年前——1884年(清光绪十年),新疆建省,标志着清代新疆行政体制的重大变革。《剑桥中国晚清史》对此评述道:“圣彼得堡条约以后,清廷采纳左宗棠的建议,于1884年将新疆改...
摘要: 文章认为国民党政府的新疆政策有以下特点:新疆政策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新疆政策受到国内外局势变化的重要影响;新疆政策中理论上混有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成份,其实质...
摘要: 本文通过大蒙古国向元朝转变、元朝版图构成以及周边变化等问题阐述,勾勒出元朝的疆域格局。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通过勘比史料,对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摘要: 西夏后期,其东、南国土尽为金朝所围,粗略估计夏金疆界在两千里以上。学界未有夏金疆界的专门著述,因此很有必要理清夏金疆界的演变过程。拙文分西夏东北部的夏金疆界...
摘要: 中亚伊斯兰教发展在国家独立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情况:“回归”与冲突。前者主要表现为民族传统的认同与政治精英的选择,后者则更多地体现为极端主义与传统宗教宣传和世...
摘要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蒙古察合台汗国的驿站交通进行了探讨:第一,论述了大蒙古国时期察合台汗国驿站交通的创立过程及使用情况;第二,由于驿站交通的前后继承性,以畏兀儿...
索伦部是明末清初对分布于石勒喀河、黑龙江流域、外兴安岭一带的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和达斡尔族的总称,是黑龙江中上游的土著部族集团。索伦部与满族在族缘、地缘上具有密切的...
摘要:不同历史时期,中央政府在东北北部分别实行过“羁縻统治”、镇戍体制和郡县制度。清朝初年,由于沙俄侵入黑龙江,引起清朝政府的高度重视,故先后在宁古塔和黑龙江驻军...
摘要:以区域研究的方法,考察奉天省自清末新政开始到张作霖统治结束为止这一时期司法体制所经历的变革。奉天省在民国初期政局动荡的大环境下新式法院却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在...
摘要 :《北巡私记》是现在仅存的系统记载北元初期历史的著作,为我们提供了窥见宣光、天元两朝政局的重要线索。北元上都、应昌小朝廷里存在着一个与苟且偷安派相抗衡的振兴派...
摘要:1860年前,中国是日本海与鄂霍次克海的沿岸国,数千年来不间断地拥有此二海域。惟因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及其后来清朝勘界大臣成琦颟顸无能,加之沙俄强横狡诈,中国最终...
乌孙和月氏都是我国古代的西北民族,曾经长期游牧于河西地区。西汉初期,月氏的大部分先迁居伊犁河流域,后又迁至阿姆河以南立国。乌孙则先为月氏所灭,后在匈奴的帮助下逐走...
摘要: 内蒙古地处蒙古高原与中原地区的结合部。大约自公元前2000 年代中至1000 年代中期以来,这里逐渐形成游牧、狩猎、农耕经济区和经营游牧、农耕两大民族体系。经济要互补,...
摘要 :北周武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在位的十九年中,在前辈的基础上,通过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方面的变革,使北周从一个狭小、贫弱的国家逐渐成为一个富裕...
自从“颜色革命”大浪潮退下,中亚局势总体趋于平稳,但近年,它的边缘地区仍很不太平:塔利班死灰复燃、巴基斯坦政局动荡不安,“伊核”陷入僵局,高加索局势趋紧,特别是北...
在美国,正式讲授蒙古语并广泛开展蒙古学研究,是本世纪30年代的事情。但这并不是说在此之前美国没有过对蒙古学研究感兴趣的人。相反,欣赏蒙古历史、文化、文学和民间故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