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不断发生的涉及民族因素的事件,引发了各方人士对民族关系的热议。在这种关注下,中国的民族识别也相应地遭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反思甚至是质疑、颠覆。并且,由于民族问...
摘要: 西方近代国际关系秩序观以武力为背景进入中国以后逐渐挤压着支撑中国传统对外体制的中华世界观。其直接后果是造成诸条约国对清朝直属领地以及属邦之主权的侵蚀。清政府...
摘要:在契丹等异族政权的压力下,北宋“中国”意识空前凸显。但与此同时,北宋的“中国”观及正统论呈现出超越“夷夏”族群意识的儒家文化伦理色彩。宋儒将“中国”文化价值...
摘要: 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对伪满洲国进行了全面的殖民统治。为了掩人耳目,日本炮制了一系列冠冕堂皇的“理论”。本文从解析日本的统治理念入手,披露日本在不同历史时期所...
摘要:本文论述了毛泽东民族理论关于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总原则、总政策:民族平等理论和政策、民族团结理论和政策,以及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反对两种民族主义...
摘要: 满文档案数量巨大,价值独特,历来受到史学界的重视。自辛亥革命以来,中国大陆地区满文档案编译工作历经起步、积淀和发展三个阶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清史研究提供...
摘要: 1931年爆发的“九一八”事变,给民国以来关内人民的“闯关东”运动带来了深刻影响。它一方面使关内人民出关受阻,移民数量骤减,中断了正常的移民进程;另一方面,也是...
中国的边疆研究源远流长,从古到今,对于边疆的记载始终是中国历史与地理记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力量的扩张,中国边疆危机加剧,肩负着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
摘要:与以往相比,宋元明清诸王朝的治边方略大致呈现出一种波动起伏的特点。两宋奉行“守内虚外”、强干弱枝的方略,在具体的边疆政策上,体现为明显的消极“守势政策”,然...
摘要: 东亚民族主义是东方民族主义的一种形态。它的出现晚于西方民族主义,大致形成于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期。其共通点是:它的产生具有“应激——反应”性特点,是反西方...
解决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要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因为这是我国民族理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同时要抓住根本问题,即抓住民族自身发展问题,创新民族自身发展理念。民族发...
摘要:本文以《史记》五帝、夏、商、周、秦“本纪”与楚、吴、越“世家”、匈奴等“列传”为中心,探索司马迁是如何苦心孤诣地建构“华夷同源、天下一统”的框架。在此基础上...
摘要: 辽朝在征服、招抚黑龙江流域乌古、敌烈、鼻骨德、五国部等族群之后,相继建立属国属部制度,并将其纳入王朝“道”一级行政区划之中,各属国属部在中央与地方的双重统辖...
1952年初,中共中央第一任统战部长李维汉主持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它是1984年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
摘要: 20世纪初,日俄两国本着一贯奉行的军国主义,为了推行各自的“大陆政策”和“远东政策”积极进行对外侵略扩张。而这种扩张政策的制定,既有本国的政治因素,又有一定的...
从当今世界格局看,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崛起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政治变量和经济变量,国际社会都在研究中国崛起给世界及自身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一些国家已经制定出针对中国崛起...
清代中国领土,依政治组织之区划,可别为二部:曰本部,即内地十八省;曰边区,即东三省内外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内地为汉族根据地,边区分布满蒙回藏诸族。内地与边区,...
中国历史地理学在近30年取得了较大发展,研究领域大大拓宽,汲取了大量新方法和新手段。国内开设“中国历史地理学”课程的高校越来越多,研究机构也越来越多。以历史自然地理...
2001年6月4日至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吉林省委员会联合主持的“东北疆域历史与现状研究工作座谈会”在长春市隆重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吉林省委,中共辽宁、黑龙...
摘要: 19世纪末,日本基本确立了旨在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日俄战争以后,日本为了进一步明确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于1907年制定了《帝国国防方针》,其主要宗旨是以“攻势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