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国家理念的体现,疆域概念产生于具体的历史语境。由于古今中国国家性质不同,王朝中国的疆域概念与现代中国主权、领土不能用简单的继承或对接来解释。在王权泛化或...
摘要: 咸丰八年(1858),俄国逼使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了《瑷珲条约》,欲将黑龙江北岸和乌苏里江东岸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据为已有。在1859-1860年的中俄边界交涉中,肃顺据理力争,...
摘要: 满蒙联姻政策是清朝民族政策一个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同前代相比,清朝的满蒙联姻具有制度性以及大规模、多层次、持续性等特点。这种联姻政策所形成的姻亲关系,对满蒙...
摘要: 中国古代王朝对边疆地区采用了既互相矛盾又相辅相成的两种治理模式,即“因俗而治”与边疆内地一体化。这两种治理政策始终贯穿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并在边疆治理...
摘要: 清末新政实施之前,黑龙江的行政制度与关内各省不同,实行军政统治,以将军为最高行政长官,统辖满汉旗民的一切民政事务,直到清末因多种因素使然,才逐渐形成行政设治...
人类的历史是由不同地区的不同人种、民族乃至国家的历史构成的,起源于不同文化与历史背景下,并拥有各自的不同理念与习俗之不同类型与不同性质的地区性体系或国际秩序的长期...
摘要: 本文从主权维护的视角重新考察了锡良提出的锦瑷铁路计划,着力于锡良、清政府、列强之间围绕锦瑷铁路计划所进行的利益博弈,并以此为支点,窥探主权维护与近代中国民族...
摘要:中国学术界往往将法国大革命时期著名政治活动家丹东作为自然疆界论的始作俑者或代表人物,对自然疆界论的了解亦多源自法国大革命历史论著中片言只语的叙述。自然疆界论...
摘要: 郎卜尔罕为毛怜卫女真的首领,明皇朝加强对所属边疆民族郎卜尔罕部的管理,朝鲜王朝也积极开展对跨境民族郎卜尔罕部的争取工作。朝鲜世宗王、世祖王在位时期,对郎卜尔...
摘要:本文对中国疆域的形成进行了探讨。认为公元前200年—公元1820年,中国原本历史渊源不同、文化传承各异的5大文明板块:大漠游牧文明板块、泛中原农耕文明板块、东北渔猎耕...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现实意义是极为明显的。谈到研究历史,我们有的人常常不愿意看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以为联系现实就缺乏学术意义。我在一篇参观珍珠港的随感中说过,从珍珠...
摘要:本文所讨论的边疆主要是指中国的近代边疆研究,中国近代边疆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和国家的构建结合在一起,国家的建设需要对祖国的边疆,特别是身处边远的边疆地区进行研究...
摘要: 满铁(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是日本设在中国最大的“国策会社”,是日本在中国搜集军事、政治、社会、文化等情报的特殊机构。日本战败后,满铁大部分资料留存于中国,分散...
摘要: 满铁是日俄战争的产物,作为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国策会社”,它的业务范围不仅垄断经济,也涉足政治、文化等领域,其中,在中国东北建立图书馆成为其文化侵略的一个重...
我国有漫长的陆海边防线,边防的稳固与否,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安全稳定和领土主权的完整。在当前世界形势动荡不安,周边环境波动诡谲的形势下,认真追溯历史上强边思想的演替历...
摘要:明代从中期开始,由于政治的日益腐败,立国以来一直困扰统治集团的“北虏南倭”问题更加突出出来。在边防危机的刺激下,出现了大批有关边防史地的撰述。这些作品在思想...
摘要:利益的实现方式决定着政治认同的对象,国家认同的生成源于法律制度对社会资源再分配的主导。在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过程中,国家认同应在政治认同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在...
摘要: 金初一些女真贵族自觉地访求“祖宗遗事”,对于搜集和保存女真族早期的历史资料起了重要的作用。此后,金代皇帝多数重视以史为鉴,喜读史书,尤其关注修史工作,命令专...
摘要: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地方史研究的复兴,区域性历史研究也日益繁荣,并逐渐成为中国近代史学研究的一个新取向。在这种形势下,近代东北史的研究也逐渐突破了传统的...
摘要:文章对二战后至冷战结束前的西方边疆理论进行了探讨,认为冷战期间的边疆理论所反映的是这一历史阶段国家对自身利益界限的理解和认识,其发展是人类社会生产力提高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