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末,在俄国中东铁路管理局的要求下,中东铁路途经的黑、吉两省将军衙门分别设置了相应的交涉机构——“铁路交涉局”。在中东铁路建设、经营、管理过程中,它负责中俄...
2001 年初,我曾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笔谈专栏“面向21 世纪的中国边疆研究”写过一篇专稿《: 思考与行动———以边疆研究深化与边疆中心发展为中心》,在该文的结尾我提出...
摘要: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如一朵朵奇葩始终绽放在中华民族文化舞台上。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冲击,边疆文化安全在诸多方面面临严峻挑战,中华文化认同作为文化安全的核心部...
摘要: 金建国于何年?国号年号又为何?史书有不同的记载,金史研究中也有不同的见解。在《金史》与宋、辽、元人所著文献对比运用时,更应重视《金史》的史料价值。在没有确凿...
摘要: 通过对《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内若干件满文材料的解读,本文对清康熙三十九年维吾尔族引水灌溉技术东传黑龙江的史事,做了较为细致的考述,并据此阐释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摘要: 辽人自从五代后晋时期开始,就遵循历史上称南北并立政权为“南北朝”的习惯而自称“北朝”,那时,辽人还没有形成“北朝”高于“南朝”的理念。宋朝建立以后,辽人积极...
综观中国历史之特点,可以“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民族繁殷”予以概括。从各民族分布方面考察,形成了汉族居中原,少数民族居边地的局面。边疆问题和民族、宗教问题...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延边朝鲜族纷纷离开家乡,走向城市,走向国外,导致大量人口的流失和朝鲜族人口的负增长,使中朝边境许多村庄“空巢化”现象成为中朝边境安全的不确定因...
摘要: 古代东北边疆自远古时代起就成为了中原政权疆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东北疆域的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东北疆域的形成是一个动态过程,是在中原...
摘要:本文针对学术界有人完全否定中国古代朝贡制度的观点,专门考察了清朝在与外国开展政治关系时建立朝贡制度的最初目的。我们认为,清朝所构建的朝贡制度具有谋求自身安全...
清朝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运用近代制图学的新方法,根据中国历代王朝管辖的范围和边疆各民族活动的疆域,把测绘地图与清代国家的疆域范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尤其是注意处理边...
摘要: 本文对斡朵里女真与明、朝鲜的关系进行了考述。认为斡朵里女真自洪武初年已迁徙朝鲜吾音会,至正统五年(144)西迁苏子河畔,中间除西迁辽东凤州十余年外,一直居住图们...
摘要: 按照中俄《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中国黑龙江以北、鸟苏里江以东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正式划归俄国。此后,虽然俄国政府实行了一系列鼓励移民迁居此地的优惠政策...
摘要: 国际史学界对我国东北边疆民族史的研究,不论是研究方向的选择,研究热点的转换,还是价值观念的取向,无不深刻受到其国内意识形态和国际政治局势风云变幻的制约和影响...
摘要: 清在东北厉行封禁时期,朝鲜北部六镇边民因生活之苦,犯禁潜入图们江、鸭绿江以北采参捕鹿,以资生计。至19世纪后半期,朝鲜北部连续几年发生自然灾害,民不聊生,大批...
摘要: 顺治初年,清朝在盛京先后设立将军、内务府和五部衙门,形成一套旗署管理体制。顺治十年辽东移民招垦令颁布后,又设立奉天府尹衙门,增设州县,形成一套民署管理体制。...
摘要:文章对历史上各民族“共同疆域”所涉及到的历史内容及其形成演变过程进行探讨。认为“共同疆域”指的是国内的不同民族之间或同一民族在不同国家所共同拥有的疆域。“共...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边警频仍,外患日重,俄国侵轶于北方,日本窥伺于东海,英吉利由印缅而规滇藏,法兰西经越南而谋滇粤。边疆学、外交学成为经世学,成为许多忧时爱国之士着...
摘要: 史学界通常认为,在中朝两国关系发展史上,明朝与李氏朝鲜的宗藩关系最为典型,是两国关系最好的时期。两国之间保持着频繁的往来,朝鲜定期遣使朝贡,明朝对其贡献的方...
摘要: 辽朝民族政策的重要特征是其明显的区域性,即按照各民族在地理上的远近,分别采用不同的统治政策。这种区域大体上由内至外可分为核心、外围和外延三部分,辽朝与不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