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国东北人口绝大多数为移民,而近代期间移民就高达2000万之多,主要是来自华北,其中以山东移民为最,河北次之,两省占移民总数的90%以上。探究其动因:一方面是来自原住...
自古以来,边疆问题始终是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一个较为敏感的间题。历史上各封建王朝都重视经营边疆,有些王朝甚至设立了专司边务的机构,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理边政策。历史...
摘要: 清朝前期的东北边疆户口管理主要实行编审制度,其重点通过“编审”了解“人头”而征赋税。清朝中后期由于“摊丁入地”政策的废除,加之后期东北放垦,人口流动频繁,社...
摘要: 当今中国,边疆问题呈现复杂态势,如何治理好中国边疆已成一个重大课题。基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认识,本文试图从前苏联边疆裂变的大致经过、前苏联在治理边疆民...
一、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学科的特点与学科优势 无论是历史上还是今天,幅员辽阔的边疆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领土与政治、国家经略与治理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边疆地区研究...
从顺治元年开始,摄政王多尔衮成为清朝主要决策者。由于战略形势的巨变,为了得到朝鲜的物资援助,多尔衮及时调整了朝鲜政策,使得清与朝鲜的关系由征服与被征服者的关系开始...
摘要: 北宋初确定了通过北伐收复燕云地区,以扭转被动局面的御辽战略思想。宋太宗在两次北伐失败后,放弃以往的主动战略,转而实施全面防御的部署。宋真宗朝继承了“守内虚外...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基于重大现实问题和科学发展需要的原则,确定了近期中国边疆史地科研选题的重点,提出开展三大研究系列的构想,即1、中国近代边界变迁史;2、中国古代中...
冷战结束以后,随着一些大国之间对峙状态的改善,边疆的政治色调已经淡化,也不再成为国与国之间争端的焦点,而且随着国际间贸易的加强,边疆的性质也在转变。生活在各国中心...
摘要: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在我国边疆多民族地区存在复杂的关系,尤其伴随着国内外各种影响因素的急剧变化,边疆地区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矛盾与冲突在局部地区被凸显出来,...
摘要: 面对“九·一八”事变后的民族危机,顾颉刚等一批爱国的知识分子继承中国史学经世致用传统和清季西北史地学派之余韵,高举民族主义旗帜,组织“禹贡学会”,创办刊物,...
摘要: 1910—1911年发生在中国东北的鼠疫,给中国北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灾难。面对灾难,清政府及各地方当局、士绅已充分认识到“防则生不防则死”的道理,积极采取各种...
摘要: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东北出现了极为严重的边疆危机。清廷被迫放弃封禁政策,转而对东北实行移民实边,完成了封禁——弛禁——全面开放的转变,从而使得东北土地至清末...
渤海,是唐代我国东北靺鞨人为主建立的一个古代国家(698-927),有国两百余年间,历代统治者不断开疆拓土,将原属靺鞨人的大部地区收入其版图,同时与唐以及其他周边国家、民族...
摘要: 《边政公论》系20世纪40年代中国边疆研究的代表刊物,刊发了大量关于边疆研究方的论著。一些学者通过借鉴西方的学科理论,并结合中国边疆社会实际,展开了对中国边疆研...
一、缘起 1935年至1936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六本第二、三分册,刊出陈乐素先生大作《三朝北盟会编考》,约16万字,考订《三朝北盟会编》一书甚详。此篇大作成...
中国边疆考古研究的地域范围不仅局限于现今版图的边境省份,边疆考古学文化分区以及区域特征和文化发展道路的认识是个渐进的过程,边疆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地带构成了中国历史边...
摘要: 我国东北地区历来都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古代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起源,大都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诸文化类型,即便较晚形成的民族,也主要来源于东北地区原有的族体。探...
摘要: 自金元之际以来,就不断有人探索金国缘何而亡,可谓见仁见智,众说纷纭。至少有天命天意说、“分别蕃汉”说、“金以儒亡”说、贞餚南迁说、汉化说等八九种之多。其中“...
摘要: 作为国家疆域之边缘性部分的边疆,是在客观现实基础上经过主观认定而确立的,是构建的产物。边疆的构建、调整和治理都受到既定边疆观念的深刻影响。边疆观念是国家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