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林荣贵和吕一燃先生分别主编的《中国古代疆域史》、《中国近代边界史》的出版,标志着中国大陆史学界对中国古今疆域问题的研究进入到一个以全面、系统阐述为特征的阶段。如...
中国边疆作为一个特殊的领域,它的研究内涵既包括历史和现状,又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宗教、国际法、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因此,要深化对中国边疆历史与现状的研究,...
清朝政府最后完成对边疆地区的统一是在18世纪中叶,而其对边疆实行的有效管辖和对边疆地区的施政却是在17世纪中叶就已经开始,在清代前期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独具特色的边疆政...
按照一般的说法,世界上主要有五大文化圈,东亚、西方、伊斯兰教、印度、东正教文化圈,中国是东亚文化圈的文化传播中心,从自我中心的角度,我们往往称之为中华文化圈。汉字...
边疆政策的内涵与作用 中国历史上无论哪一朝哪一代,都面临着边疆问题,统治者也都为巩固统治而制定边疆政策,展开边疆经略。边疆经略是历代王朝对边疆地区的开拓与经营。边疆...
摘要: 边疆社会存在许多内地社会所不曾具有并且往往为学术界所忽视的文化现象。本文所使用的“边疆社会”的术语并不是简单地以地理范围为依据,而更主要的是企图从文化人类学...
摘要: 魏源在边疆史地研究方面有许多独到建树,他对边疆地理沿革的考辨继承了乾嘉学者的考据风格,是史学家的缜密品质和经世致用精神的良好结合。魏源在边疆民族问题上有鲜明...
鸦片战争前后,英、俄等殖民主义国家用武力敲开中国的大门,致使我国广东、新疆、西藏、云南等沿海地区和内陆边疆省区的外患威胁日益突出。1802年,英国即作了武装夺取澳门的第...
以研究中国边疆的形成发展规律为主要任务的中国边疆史地学科,在经历了20 世纪,特别是近20 年的迅速发展后,已经进入了21 世纪。在新世纪的广阔天地里,这门学科必将获得新的飞...
摘要: 近些年来,民族关系研究又成为热点,从“去政治化”的争鸣[1]到“新清史”的论战,[2]彰显了人群关系中民族关系的特殊性。本文认为,国内有关民族关系的讨论存在几个值得...
范长江,20世纪三十年代从国统区进入延安的第一个中国新闻记者。1935年7月,26岁的范长江以天津《大公报》旅行记者之身份,开始了他的中国西北地区考察之行。范先生从成都出发,...
摘要: 进入中华民国以后,外国势力掀起了新一轮侵略和分裂中国的活动,中国的边疆危机和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中国社会各阶层普遍关注起边疆民族问题,边疆研究高涨,近代民族主义继...
摘要: 清代中前期,满蒙联姻在构建满蒙关系、促进民族融合方面具有重要地位。然而,当进入近代民族国家构筑之时代,国家构建成为时代呼声之时,清朝统治者发现,过于执拗“满...
摘要: 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国陷入严重的边疆危机,外蒙、西藏、新疆等地区随时有被分裂出去的可能,国家主权危在旦夕。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积极主张各民族共同捍卫祖国统一...
摘要: 在第一次边疆和域外史地研究高潮期,史地研究学者约有48家之多。除著名的徐松、张穆、何秋涛三大家之外,还有诸如俞正燮、张澍、龚自珍、林则徐、魏源、沈?等一大批研究...
摘要: 1945年前的80多年间,西方国家涉及边疆(含边界)问题的理论进入相对成熟的时期,主要是国际法和地缘政治学的相关理论发展迅速,美国、俄国、英国、日本等国的相关理论都得...
摘要: 清代宗藩关系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都十分关注。本文包括三个部分:一、宗藩关系的发生学分析;二、清代宗藩关系的语用学分析;三、清朝与属国宗藩关系的法理学分析;并提...
摘要: 在五代十国时期,北方五朝相继,都以继承唐朝而自居于正统、代表中国,对其他各国都作现况的承认,但态度并不一致,视局势的不同而有所调整,或认为天下分裂,各有其国...
摘要: 晚清时期在对外关系领域,不仅在事实上确曾存在着传统与近代两种不同体制外交关系共存的客观现象,而且在制度层面负责处理对西方国家近代条约关系之新型机构与主管对周...
摘要: 中国拥有丰富的地缘边疆资源,也拥有悠久的边疆经营史。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特纳“边疆假说”理论(“社会进化论”、“非均衡性发展论”、“环境适应论”、“美国例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