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长期以来朝贡制度被认为是古代中国与边疆民族及周边国家和地区交往的唯一持久而普遍的关系,但却忽视了这一制度本身的发展特点,尤其忽视了朝贡制度在明清两代的差别。...
一、三次研究高潮与三次学术研讨会* 中国边疆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优良的传统、丰硕的成果,可用“千年积累、百年探索”来概括中国边疆研究的发展历程。我们在研究、总结前辈...
自从人类社会文明形成、国家出现以来,对于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人群而言,没有比“疆域”更为重要的问题了,因为“疆域”是文明社会及国家存在的物质载体与空间实现形式。...
摘要: 我国的边疆概念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并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秦汉的时候,随着王朝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边疆的概念逐...
一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整个汉文世界的民族历史学(ethnohistory)或历史人类学(historical anthropology)著作中,既有理论深度又有精湛细部研究的著作称得上是凤毛麟角,而王明珂教授的《华...
摘要: 我国的边疆地区面积大,边疆问题与发展问题、民族问题、宗族问题、生态问题及国际问题联系在一起,十分复杂,又至关重要,必须给予高度关注和有效治理。在边疆治理过程...
摘要: 宗藩体制是东亚地区中国和朝鲜、越南等周边国家间的一种不平等的封建国际系统结构。封建宗藩体制的解体,是晚清对外关系史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
摘要: 中国边疆政治学作为一个学科名称出现于2000年。近年来,这一学科发展很快。但由于这一学科所具有的交叉复合性和历史重叠因素,使人们对它的认识存在相当的模糊。它与传...
摘要: 世纪之交,中国朝鲜族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即机遇与挑战并存,从而展现出三种可能的前景:(1)继续前进,再创辉煌。争取这一前景,有许多有利...
清代边疆民族史在中国史研究中是一个牵涉面颇广的交叉型的学术领域,既涉及到清代边疆(包括海疆与陆疆)、边政研究,又包含蒙古学、藏学、满学、维吾尔学、敦煌学、中亚学等...
摘要: 本文着重从民族国家构建的角度探讨辛亥革命前后蒙、藏等边疆地区的政治变迁。辛亥革命使"五族共和"、"中华民族"学说从思想变成了政治实践,实际上成为梁启超政治思想、价...
摘要: 中华民族由汉族和几十个少数民族共同组成。不过,少数民族既非一个单独民族的称谓,又非如中华民族具有广泛自我认同的民族总称,而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族对其他民族最...
摘要: 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核,少数民族价值观是传统文化的深刻凝结,它在最深层面与现代交锋和交融。因此,少数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受到了深刻的冲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于...
摘要: 针对近年来国内学术界有些学者对我国现行民族政策提出的种种批评,甚至认为推出"第二代民族政策"的时机已到等观点,本文结合国际形势和国内民族政策实践的经验教训,从政治...
摘要: 本文从“边疆教育”概念的提出、边疆教育政策的内容、边疆教育政策的施行等三个方面对民国政府的边疆教育政策进了概要探讨。认为“边疆教育”从政策层面上言是在1935年...
摘要: 本文从学界对“藩属”、“宗藩”的认识和使用,“藩属”的含义和使用,“宗藩”的含义和使用等三个方面,对古今“藩属”、“宗藩”二词的用法进行了综合考察。认为“藩...
摘要: 南京国民政府的民族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孙中山先生的对内民族主义思想,提出了“五族联邦制”的构想,并在这个基础上,根据当时蒙藏等边疆民族地区情况,采取“柔性政策之...
摘要: 美国学者欧文拉铁摩尔是一位有重要影响的中国问题专家。他在中国边疆史研究方面成果颇丰,《中国的边疆》一书是拉铁摩尔以边疆的观点研究中国历史和中国周边地缘政治的...
摘要: 本文研究自1891年,特别是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后至1897年戊戌政变前夕,梁启超与西方传教士李提摩太的交往关系。文中分析在此数年间,梁氏从“盲目崇洋"而发展出对西方文...
摘要: 民族国家成为当代历史认识的主体是近代民族主义运动的产物。民族主义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对近代的中国、日本和韩国来说,也是摆脱民族危机、追求独立富强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