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边疆研究要有一个大发展,这是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构筑中国边疆学应成为当代从事边疆研究学人的共同职责和紧迫任务。边疆理论综合研究...
摘要: 中国民族理论在发展的过程中理论上有许多重大的突破,在研究方法、民族概念、民族发展、民族问题的内涵、民族关系特征、民族纲领及政策、民族理论研究的内容、民族理论...
一、新航路开辟以来西方边疆理论的发展脉络 这500多年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全球格局的变化,“西方”的地域范围在不断变化,“西方”的大国分布也在不断变动,先是从西欧的...
摘要: 本文以《禹贡》半月刊的创办为例探讨社会巨变之下知识分子对“致知”与“致用”的求索。《禹贡》半月刊的作者群主要是治古代史地的历史学者,在边疆问题探讨上多数走的...
1985年4月23日至29日在台北市木栅“国立政治大学”举行的国际中国边疆学术会议,有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多位学者。包括国际上著名的中国边疆研究学者,如日本明治大学总长岛...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边疆史地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8月7日至8日在昆明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为中国疆域理...
无须讳言,“第二代民族政策”提出者的文章突出强调了“中华民族意识”问题,但是为此而求取美国等国家的所谓国家民族建构的“国际经验”,脱离国情实际地进行“国际比较”,...
一、爱国主义和求实精神是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优良传统 在清代,边疆史地作为专门研究对象,是从嘉庆、道光年间开始的。祁韵士和徐松就是当时研究边疆史地的名家。但边疆史地研...
中华民族建构,是通过国家的力量实现中国各民族、各阶层、各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共同性基础上产生心理、感情升华的必然结果 自改革开放以来,有关“民族意识”增...
本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大量期刊发表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论文,这一学科的学术著作也相继出版,特别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办的期刊、丛书、丛刊成为中国边...
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向大会表示祝贺。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是一门非常高深、艰难的学问。着到在座的一批研究队伍,我很高兴。 我同意吕一燃同志在发言中提出的六点建议,希望促...
3月1日,我院边疆中心举办“中国疆域理论研究论坛”,来自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我院民族所、边疆中心等单位的20多位专家学者参...
对于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来说,边疆治理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兴衰,因此为历代统治者及人民所关注。当前,国际上由民族和边界问题引发的纷争不断。为此,亟需总结和概...
中国边疆史地学,作为一门新的、综合性的学科,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从事研究的学者不懈努力的结果。回顾90年代以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摘要: 法系是比较法学的基础概念。本文主要利用语源学的方法,分析了世界三大主要法系——中华系、罗马法系和伊斯兰法系——中领土、疆域、边疆等概念所反映的不同镜像,力图...
摘要: 基于空间维度的地理学边疆研究一直为欧美地理学界所关注,并促进了地理学的理论建构。相比之下,我国的边疆研究一直以历史学为主流,人文地理学在边疆研究中的地位有待...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在我国有着悠久、良好的传统,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成果,但长期以来没有能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得到社会各方面应有的重视,致使这方面研究力量分散,研究队伍不...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重要《决定》对边疆地区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也为边疆史地研究提出了新...
以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平等和民族优惠为基石的中国民族政策体系,并不像一些学者认为的有政治“漏洞”,相反,它为实现国内各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打下坚...
摘要: 戴季淘的边政思想包含了文化、经济、人才、民族等内容;实践活动涉及了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方面。戴季陶的边政思想与实践具有两重性,实事求是地评价其边政思想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