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贺长雄受聘为袁世凯法律顾问的准确时间是1913年2月,初次续聘则在当年7月国会即将开始草宪工作之际,由代总理段祺瑞签署续聘合同。他能够被续聘,与他在此前抛出《观...
内容提要 清季十年间,朝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推行全面改革,并无太多特别明显的暴戾苛政和失道作为,却爆发了革命,且能较为轻易地速成。对于从帝制到共和的五千年之大...
摘要:新世纪以来,中国近代史学界围绕着范式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出现了革命史范式与现代化范式之间的争鸣。两种范式之争,激发了人们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论兴趣,拓展了中国近...
【摘要】当前,历史研究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碎片化,其表现是研究对象和选题的琐碎,其实质是孤立、静止、片面地认识历史,其成因主要是治史宗旨的迷失。唯物辩证法对于应对历史...
【摘要】1934 年10月蒋介石西北之行,时值剿共军事暂时告一段落,日军对华步步进逼,选择后方根据地、决定抗战大计成为重要任务。基于对西北战略地位和资源基础的考虑,蒋介石亲...
摘要:太平天国浓厚的民族革命色彩主要是由后人涂抹上去的,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揭橥民族主义大旗,并将其思想渊源追溯到太平天国及元明革命,故民国以后,太平天国民族革命...
【摘要】光绪二十一年秋,张之洞与康有为最初交往于南京,张因甲午战争而署理两江总督,反对李鸿章等人的议和,康因发动公车上书及上书光绪帝而名声初震,此中的牵线人是张之...
【摘要】由梁启超1902年发表《新史学》而启动的史界革命至今历时一百一十周年。这场革命对历史学研究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负面影响,却至今未能得到学术界清算。基于这一事实,本...
【摘要】从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至1949年大陆政权更替,蒋介石和国民党是如何处理包括战俘与侨民在内的滞华日本人的?本文依据《蒋介石日记》与相关原始档案,论述了对这一问题所...
内容提要 传统法制将谋反等罪列为十恶之首,不仅处以极刑,而且亲属缘坐,依关系亲疏,处以斩首、阉割、发遣等刑罚。但是自近代以后,西方法律理论中的国事犯理论从各种渠道渗...
【摘要】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捐款、捐物是后方人民参与抗战的重要形式。抗战时期,海内外民众捐款购机贡献给国家,以期充实国防,希望实现航空救国之梦。广东...
在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晚清政府被迫实行新政,其变革的广度和深度均超过了此前的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积累了大量中国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经验。清末新政的目的本来是为了挽...
历史学家陈寅恪,言及戊戌变法,指出: 当时之言变法者,盖有不同之二源,未可混一论之也。咸丰之世,先祖亦应进士举,居京师。亲见圆明园干霄之火,痛哭南归。其后治军治民,...
【摘要】戊戌政变的发生是一个过程观点的提出,在中国近代史、戊戌变法史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对于扩展戊戌变法研究的思维和视野,重新认识和梳理戊戌变法和政变的史学史、...
摘要:国人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史的学者群中,数拉狄克对中国左派史学影响较大。他的《中国革命运动史》最早运用商业资本概念来解释中国历史,认为秦朝是商业资本阶级的政权,...
【摘要】1904年初日俄战争爆发,中国东北边疆危机进一步加剧,清政府在宣布中立的同时积极筹划应对方略。战争期间,政府内部的讨论大体限于如何调停日俄战争以及如何避免日俄和...
【摘要】抗战初期的16 个月中,国军一面对日作战,一面持续对野战军、师进行补充和整理,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整军标准,并开始采取轮训的方式整补既有部队。为了适应战争...
【摘要】日军1943 年秋鲁西作战,是一次大规模的霍乱细菌作战,殃及冀、鲁、豫三省五六十个县,据现有资料分析、考证,初步认定中国居民因霍乱、水灾、饥饿而死亡近30 万人。为...
2013年12月17日,陈其泰在纪念范文澜先生诞辰120周年、荣孟源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发言 摘要:范文澜是一位为创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建树了巨大功绩的学术大师。他的学术业绩和...
【摘要】本文通过对贵林之死的真正起因和具体过程的史实考辨,揭示不曾流半滴血的杭州光复过程中种种错综复杂的对立和各派势力之间的激烈竞逐、博弈和较量,以及这种种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