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花大力气研究劳动观念问题 赵修义 《探索与争鸣》 2015年第8期 摘要:正今年五一前夕,设在华师大的上海市社会科学理论创新基地(文化观念与核心价值)与《探索与争鸣》编辑...
五四的文化转型:全盘反传统还是中西合流 陈卫平 《社会科学战线》 2015年第7期 摘要:正五四新文化运动不只是记载了历史航船的旧船票,它在深刻影响百年来中国文化建设的进程中,不...
后现代史学的实践与反思 以何伟亚的《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为中心 邓欢 《史学月刊》,2014年第11期 摘要:后现代主义既具破坏性又具建设性,它对历史学的挑战集...
日本人的亚洲观 竹内好;王钦 《现代中文学刊》2015年第4期 全文阅读: 日本人的亚洲观.pdf...
天人共同体视域下的正义观一项哲学语法考察 刘梁剑 《哲学研究》 2015年第5期 摘要:通过对正义的哲学语法考察,本文认为在这个全球地方化的时代,人类需要一种天人共同体视域下的正...
无思有觉、圣凡体别朝鲜儒者李珥的未发说 方旭东 《中国哲学史》 2015年第4期 摘要:《中庸》首章提出的未发已发概念,经宋代新儒家开发,焕发新的活力,具有多方面的涵义。朝鲜儒者...
汪曾祺小说的叙事模式研究:汪氏文体的形成 刘旭 摘要:汪曾祺小说在20世纪80年代及其后的中国小说创作中具有重大意义。现有研究或集中于语言,或关注意义,现在似更需要对其叙事模...
晚年王国维的学术转向及其对中西文化的再认识 陈赟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 摘要:《殷周制度论》是经史之学转向后王国维最重要的作品,也是他对中西之...
当代台湾民族学研究的兴起 胡逢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 摘要:民族学或文化人类学是当代台湾学术中相当活跃和有生气的一个研究领域,近年来,已...
被弟子超越之后胡适的冯友兰情结 翟志成 中国文哲研究集刊,第25期 摘要:胡适当了一辈子的青年导师、学界祭酒和社会的意见领袖。偶然也会劝勉大家努力做学问。他喜欢热闹、喜欢...
新时期文学表征中的个体化难题重读《哦,香雪》 王钦 《文学评论》2015年第6期 摘要:《哦,香雪》自发表以来长期被解读为一篇处理现代城市生活方式与传统乡村生活方式之关系的小说...
现代中国的家国天下与自我认同 许纪霖 《复旦学报》 2015年第5期 摘要:在从传统社会到近代社会的历史转型过程之中,有过一场大脱嵌(great disembedding)的轴心革命。17世纪欧洲的科学...
书之形与形而上书道中的视觉超越及其归宿 贡华南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 摘要:书非小道,它既是中国思想大系统之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思想大系统的...
变动的光谱社会思潮研究视野中的现代新儒学 高瑞泉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5年第5期 摘要:随着儒学复兴运动的开展,现代新儒学概念的所指也正在扩展。在现代新儒学内部有不同的...
二十世纪初中下层官宦子弟的生态秋瑾致兄誉章十一函之解读 易惠莉 《史林》,2011年第6期 摘要:在已往的研究中,秋瑾的形象一面倒的开朗、明快和光辉。秋瑾致兄十一函的内容却告...
儒学:本然形态、历史分化与未来走向以仁与礼为视域 杨国荣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 摘要:儒学的原初形态表现为仁与礼的统一。仁首先关乎普遍的价...
批评的时代大门是如何开启的?关于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转型 殷国明 《文艺争鸣》2016年第2期 全文阅读: 批评的时代大门是如何开启的?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转型.pdf...
先锋文学的终结与最后的人重读《花腔》 黄平 《南方文坛》2015年第6期 全文阅读: 先锋文学的终结与最后的人重读《花腔》.pdf...
预流的学问:重返学术史看陈寅恪的意义 葛兆光 《文史哲》,2015年第5期 摘要:关于陈寅恪先生的学术史意义,只有置之于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术转型,以及当时的国际学术特别是东洋...
女子越剧创造了独特的女性文化 姜进 《上海采风》,2015年第7期 摘要:最近出版的30多万字拙著《诗与政治二十世纪上海公共文化中的女子越剧》,试图在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语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