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日战争中,为了克敌制胜,双方都重视宣传,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官方对外公布的战讯战报,报纸杂志为鼓舞民心士气而发表的言论,固均含有宣传的意味,即使军队内部的...
摘要: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满铁资料馆所藏的满铁资料3万余件,大部分为满铁调查部的文书、调查报告、会议记录、往复信件等,其资料保存形式有微缩胶片、手写稿、铅印体、晒蓝、...
摘要: 长期以来日本国内始终有人歪曲历史,妄图为其侵略历史正名。对此,日本官方持何种态度?日本官方的认知与行动集中反映在五个方面:首相对历史问题表态暧味,内阁成员公...
摘要: 了解和探索海外对中国史学的研究,主要为了中国史学的建设和发展:本文以主要篇幅考察了美、加、英、法、韩、日等一些国家对中国史学的研究状况,从对他们的研究中了解...
内容提要: 在史学实践的范围内,历史理性可以理解为人们在把握过去时的精神结构和智力装备,历史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对于人事变易无常的意识、对于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异同...
内容提要: 18世纪末以来,康德为历史理性的发展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人们关注到对于历史的认识乃是基于各种前提假设,历史理性作为一种对于历史的反思性力量,首先表现为对前...
对于治中国当代文学史和当代思想史的学人来说,“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显然是难以逾越的“卡夫丁山谷”。一方面,这个领域在理论视野中至今还是半明半暗,云遮雾罩...
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退踞台湾的蒋介石当局坚持其“反共复国”的基本政策,“反攻大陆”成为其念兹的行动口号和目标。维持一个反共的台湾政权,是美国敌视和遏制新中国政策之...
内容提要: “坚决不打赤字财政”,是陈云一贯而鲜明的主张,因为在他看来,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密不可分。建国初期,我国人民饱受通货膨胀之苦,而“币值下跌、物价上涨的主要...
摘要: 本文以台北史语所和近史所所藏“傅斯年档案”和“朱家骅档案”之有关信件为基础,探讨陈寅恪名字的读法和他与老友、史语所上司傅斯年之间的关系。这些信件显示,陈寅恪...
内容提要: 民国初年的新史学主流强调科学地无限拓展史料搜集的范围,忽略对历史进行宏观或规律性的解释,以至于形成了史料即是史学的极端主张。传统史家则坚持史学应该传承文...
有一天,我突然想起了韦伯的精神分裂症。韦伯作为倡导历史社会学的世界级学者,在中国文科学生中知道人的还不多。他一度曾因精神分裂症,暂辞教授职务,去美国旅游。这次考察...
内容提要: 创立于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已经走过了九十年的风雨历程,它是如何一步步地成长壮大,其成就如何,其命运又将怎样,尤其是如何认识和评价中国马克思...
摘要 :《大分流》的研究风格,不同于我们“政治经济学”色彩浓厚的“社会经济史”,呈现出的是经济史的“经济学化”,且有某种去“社会科学化”的隐喻。彭慕兰关于经济史应该...
内容提要: 牟宗三的历史观的基本特征,是意识决定存在和观念决定历史。他认为:由于启动中国历史的源始观念“修德安民”所具有的道德性、理想性和实践性,因此,中国历史在起...
[内容提要] 历史阅读是一项有益于提高人们观察社会与思考人生的智力锻练。从每个个体而言,生命有限,经历有限,若能从长久积累的历史记忆中汲取经验,严肃思考,必能有所获...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常见数据的拆散、重组与分析,证明陈云的观点是正确的——1949-1950年两年中的人民币贬值,主要是人民币发行过多所造成。这两年的通货财政,虽然是陈云财经政...
摘要: 所谓“南海问题”,指的是南海周边的国家在南海各岛礁沙滩的归属以及海域划分问题上存在的分歧与争端。南海问题作为中国与其他南海周边国家关系中一个十分复杂而又重要...
内容提要: 1949年11月,国共内战已近尾声。第三次下野的蒋介石前往四川视事,由此确立国民政府迁台、反攻大本营设于西昌的方针,随即调派重兵、运输大批军用物资进入西昌,以期...
内容提要: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两国关系得以改善并走上了友好交往的道路。但是,中日交往过程中,面对历史问题,尤其是南京大屠杀这一典型案例时,双方始终争论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