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之后,日本国内的佛教界各派系也纷纷派出从军僧侣前往中国战场,从事慰问、超度、遗骨送还等鼓舞日军侵华的活动。虽然日本佛教界对于战争...
内容提要: 梁启超、胡适、郭沫若是中国史学由传统向近现代转型具有坐标意义的学者。他们都以“但开风气不为师”为旨趣,在多个学术领域尽显才华,是“球形的发展”式的天才学...
内容提要: “抗战大后方”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支持和支援对日作战的后方战略基地。抗战大后方战略地位的形成、演变与日本侵华造成的民族危机密不可分,也与国民政府对日本...
内容提要: 20世纪学术史上,岑仲勉与陈寅恪同被称为中古史研究的两位大师,然岑仲勉对陈寅恪之学术却有一番激烈批评。辨析二者的研究思路和学术方法可以发现,此番批评标志现...
内容提要: 日本占领东北后,义军的反抗接连不断,马占山等退入俄境后,1933年出现了华东共和国的抗日政权,制定了《约法》,发表了《告民众书》、《告各国书》。在致巴比塞调...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主持之《中华民国史》12 卷本的完整出版,应该是近年来中国大陆民国史研究的盛事。这套书从立案到陆续出版,前后超过30 年,这是一段...
内容提要: 1919-1924年,杜威等五位外国名哲来华讲学,实为欧战后西学东渐的文化壮举。讲学在助益思想深化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思想界的分化与演进:其一,对其时中国反省现代性...
国民政府时期的“司法党化”是近年来法律史学界颇为关注的一个问题。过去人们谈论得较多的是国民党官方意识形态所标榜的“司法独立”及其实践。其实,“司法党化”是国民党司...
1911年春,中国同盟会的二号领袖黄兴等人在香港筹备广州起义(后称黄花岗起义),派谭人凤、谢介僧等回湖南、湖北发动响应。到湖南后,谭人凤会见了焦达峰,谢介僧会见了邹永成...
内容提要: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掀起了颇具声势与规模的关于“红专”问题的讨论。这一讨论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受“左”的思想影响,对“红”的概念界定不清...
内容提要: 新中国成立之后,华东野战军在跨海进攻舟山群岛的登步岛作战中失利,随即确定了先打舟山、后打金门的作战方针。尔后为充分准备,一再推迟总攻发起时间,以致国民党...
内容提要: 国内外学界对“文化大革命”的认知,是随着研究理念的不断创新和各种史料的不断涌现而逐步深入的。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一批西方学者借鉴了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
内容提要: 国民党退台后,为克服以往弊病,出现了一场反思热潮,倡导“群众路线”,进行土地改革,改善渔民、盐工、山胞等贫苦民众的生活状况。国民党在谋求新生的改造运动中...
众所周知,日本中国史学界的20世纪是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纪,日本学者在诸多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内藤史学(也称“内藤假说”)、“白鸟史学”、“津田史观”、“六朝...
内容提要: 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之后,以帮助新中国进入联合国作为推动两国外交关系的突破口,并试图影响美国的态度。执政党的民主社会主义理念、对于中国革命与前途的认知及对...
内容提要: 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为若干重大历史遗留问题平反,标准问题的意见分歧到明确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中央政治局集中与会人员意见形成的...
集体化时代的中国农村社会史研究是当前我国学界悄然兴起的一个学术领域。将社会史研究引入现当代,自下而上地开展集体化时代的中国农村社会研究,已成为不少现代史研究者的学...
内容提要: 国民革命中,司法逐渐被纳入国民党党国体制之中,开始“国民党化”。倡导者徐谦认为,司法是政治的一部分,必须党化、革命。司法党化有利于动员民众参与革命运动,...
内容提要: 在新发现的民国龙泉地方法院档案中,有大量晚清至新中国建立前祭田轮值的诉讼。祭田轮值纠纷和诉讼的频繁发生,既与祭田轮值制度有关,也与民国时期法律和司法的困...
内容提要: 1933年5月,中国国民政府基于完全的关税自主权,公布了一份新的关税税率。这份新税率的公布,各国其实早已预见,并且在公布之前,即向中方多加探询。然而,由于新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