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公元前2千纪之末的龙山时代前后期之交,曾经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文化巨变,也就是王湾三期文化对石家河文化、老虎山文化对陶寺文化的大规模代替,应该分别和传说中的禹...
内容提要:20世纪50年代以后,西方考古学完成了考古学物质文化史的构建,积极转向考古学文化的功能性研究及其社会研究。20世纪80、90年代之交,中国考古学的研究范式从考古学文化...
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 摘 要: 2005年以来公布的二里头等遗址的测年数据,对现有的“二里头夏都说”与“郑亳说”构成了挑战。借此契机,有必要反思二里头遗址研究的得失。测...
近些年来,随着反山遗址大型贵族墓葬、良渚古城、莫角山宫殿区和大型水坝的发掘,良渚文化成为研究的热点。良渚文化尽管年代开始较早,率先跨入早期国家的门槛,但是到距今...
一 国家起源问题是全世界考古学都非常关注的一个重点课题。近些年中国考古学对国家起源的探讨似乎被遮蔽在文明起源探索的热潮之中,甚至很多人秉承“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之...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商代晚期的都城殷(殷墟甲骨文中称为大邑商)、西周洛邑、汉长安、隋唐长安与洛阳、宋东京与临安、元大都、明清北京城等各个时期的都城是其中...
南开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 摘 要: 燕云地区是辽金时期瓷业发展迅速且瓷器风格显著的区域之一,墓葬及塔基遗址等出土了数量众多的瓷器产品,反映了当时独特的政治环境和文化面...
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基因,是不同时期社会治理体系、宇宙观及核心文化价值观三者相互作用下的产物,也是不同时代社会成员在核心文化价值观约束下所形成的...
从夏人的祖先鲧开始,包括整个夏王朝,夏人与东方各部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传说时代,鲧曾为治水的英雄,后来因为治水失败而东迁到东夷居住区,这是夏人的势力最早东进的...
已故考古学家苏秉琦早在1979年就指出中国考古学“必须正确回答下列诸问题,中国文化起源、中华民族的形成、统一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等”。经过数十年的材料积累和深入研究...
河南地区是中国早期王朝国家的诞生地,城址是史前聚落的特殊阶段产物。对于河南史前城址进行分类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和理解河南史前城址的发展进程及相应阶段的聚落构成模式...
诸侯王墓是汉代墓葬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具有规模大、结构复杂、设施全面等特征外,出土数量众多、品种丰富的遗物也是其重要特点,而铁器又是出土遗物的主要内容之一。生产工具...
内容提要:南北朝时期,徐州经历了从隶属于南方到隶属于北方的巨大变化,这在文化上亦有所反映,尤其表现在墓葬随葬陶俑方面。通过对徐州南北朝墓葬及陶俑发现情况的概括总结,分析...
内容提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的简帛数术发现与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头30年为第一阶段,几座主要墓葬出土的简帛数术资料如马王堆汉墓帛书、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都发现...
从周文王迁丰,到周幽王遭犬戎之乱而迁都,丰镐一直都是西周王朝的都城。丰京和镐京长期共存、互补,形成西周时期“一都双城”的格局。历经八十余年的考古调查和发掘,考古学家可以...
陕西关中地区是西周时期周王朝的王幾地区,不仅有丰镐和周原这样的大型聚落,还有若干采邑、军事据点等性质的中小型聚落,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完整的区域社会。进入西周时期以后...
摘要: 殷代不但殷王在宗庙中祭祀先公、先王,各族也有宗庙作为祭祀本族祖先的场所。文中列举了十一条非王卜辞在宗庙内进行祭祀活动的记载,还分析了殷墟发现的二处族宗庙遗存...
陶寺早期王族墓地是指1978~1985年发掘的大型墓地,位于陶寺宫城以南600米处(图一),钻探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 图一陶寺城址平面图 该墓地经钻探估计墓葬大约近万座。实际发掘4926.76平方...
在“事死如生”“厚葬明孝”观念的影响下,汉代墓葬普遍规模较大、随葬品丰富,成为研究汉代社会文化的重要切入点,引起较多的关注。但较之于其他遗存,学界对汉代墓葬中随葬...
内容提要: 从旧石器时代直到明清时期新的考古发现特别是新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证明,古代辽宁的文化发展水平在中华文化与文明的起源与传承和中国统一多民族形成发展中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