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 [随笔] 文物有人类指纹般的技术特征 2017-11-04

    中国人最早发现指纹因人而异。据史书记载,远在3000年前的西周,中国人已经开始利用指纹来签文书、立契约。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利用指纹的唯一性进行破案。人类自从发明了...

  • [随笔] 从甲骨文到简牍帛书 破解文字背后的文明密码 2017-11-04

    左图、中图为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简称上博简)《凡物流形》及其临本。右图为郴州苏仙桥晋简。 学习古文字,最重要的是有字感,也就是说对每个字的结构要敏感,如同画家要...

  • [随笔] 波兰旧石器考古发掘见闻 2017-11-04

    长期持续的发掘工作、系统精密的记录方式是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质量的重要体现。笔者于2014年8月参加了在波兰南部的Perspective Cave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工作,并在发掘期间参观了遗...

  • [随笔] 考古学的正确“打开方式”是这样 2017-11-04

    三叔拿着地图,找到一处,用手捻了捻土,又拍拍地面,说:这底下埋得太深了,估计得下铲子。吴邪立刻纠结起来:不行,你们这样会破坏古墓的。近日,备受关注的网络季播剧《盗...

  • [随笔] 司母戊鼎研究历程初览(中)1949年-1979年 2017-11-04

    这一时段经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文革等特殊的历史事件。大鼎先后为南京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和展览陈列。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安阳殷墟展开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与...

  • [随笔] 国家文物局:长城受损变短并非因保护不力,而是其历史形态 2017-11-04

    长城主要分布于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山东省、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

  • [随笔] 墓壁龛的象征意义 2017-11-04

    由于明王朝的建立者多出生于南直隶地区(大体包括今天的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且明初的50年定都南京,因此明代早期职官墓的发现主要集中在这一地区。明初的几十年(约从...

  • [随笔] 探索“学术圣地”惊喜不断 论争不绝 2017-11-04

    一次半个多世纪前的调查,一篇仅有9页多的调查报告,掀开了有关二里头遗址这块学术圣地学术史的第一页。 56年来,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掘,不断产生令人惊喜的成果,而围绕着二里...

  • [随笔] 独特的土司遗址 2017-11-04

    海龙囤朝天关 老司城-祖师殿建筑群 7月4日,中国土司遗址在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批准进入世界遗产名录。 土司遗址是统一国家中多族群聚居地区独特管理制度的珍贵物证,呈现出文化多...

  • [随笔] 走进历史名村二里头 2017-11-04

    讨论早期中国文明史,二里头是个无法绕过的地方。二里头文化,以二里头遗址而命名。二里头村也因此获得国际知名度,国际学者不远万里而来,为的就是一探早期中国的究竟。 二里...

  • [随笔] 2015中国新晋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土司遗产 2017-11-04

    由湖南永顺土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联合代表的中国土司遗产,于今日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土司遗产分布于湘鄂黔三省交界的武陵山区,现...

  • [随笔] “最早的中国” 2017-11-04

    43003800年之前,早期文明版的逐鹿中原上演,最后,二里头人建立了一个繁盛而强大的早期国家,并向四面八方辐射其影响力。因此,这里被认为是最早的中国。 《保训》与何尊:寻觅...

  • [随笔] 每月一讲——考古类型学是怎么回事? 2017-11-04

    虽然考古现场总让人觉得神秘好奇,但考古学的理论方法却让大多数人感到陌生。大家不理解为何这些学究总是醉心于陶罐,将陶片视若珍宝;也不懂考古专家为什么要把陶片分成折沿...

  • [随笔] 唐崖土司城遗址谜团:是蒙古族还是土家族后裔? 2017-11-04

    唐崖土司城俯瞰图 7月4日,在德国波恩举行的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土司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土司遗址包括湖北恩施唐崖土司城、湖南永顺老司城和贵州播州海龙屯...

  • [随笔] 发现“最早的中国”——访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许宏 2017-11-04

    6月的一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二里头遗址发掘主持人许宏,刚从二里头遗址发掘工地返回。他告诉记者,天气虽热,发掘却仍在进行,工地上研究人员、技师以及工人...

  • [随笔] 七律·三门峡情思 2017-11-04

    七律三门峡情思 三门扼制黄河水,一坝泱泱碧海清。 伏吕拦腰排汎泛,郑齐开眼享安宁。 沧桑流转江山美,灵物生息华夏兴。 身客陕州思远古,三皇五帝总关情。 (原文发表在搜狐...

  • [随笔] 早期国家的一道曙光——访日本九州大学教授、副校长宫本一夫 2017-11-04

    宫本一夫是目前中国学术界最熟悉的日本考古学家之一。他撰写的《从神话到历史》作为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的第一册,被译成中文后在中国成为畅销书之一。 记者与宫本教授联系采访时...

  • [随笔] 要把考古工作纳入到文物保护体制中来——访张忠培先生 2017-11-04

    自张忠培先生考古学与文物保护在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召开的学术报告会上的演讲一文写成,提出要把考古工作纳入到文物保护体制中来后,引起了业内各方的重视。作为老一辈考古...

  • [随笔] 七律·应邀参加第二届中国公共考古仰韶论坛感言 2017-11-04

    七律应邀参加第二届中国公共考古仰韶论坛感言 考古论坛揭序幕,史园竞放百花菲。 概析古老中原梦,细解新兴赤县巍。 月起驼铃输缎绣,日忙马驮易粱糜。 聆听学者一席话,胜念诗...

  • [随笔] 越王古井今何在? 2017-11-04

    广东省科学馆内的越王井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是中国古代先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在秦统一岭南以前,广州地区的先民还是以喝江河水或池塘水为主,水源的...

  • 首页
  • 上一页
  • 136
  • 137
  • 138
  • 139
  • 140
  • 141
  • 142
  • 143
  • 144
  • 145
  • 146
  • 下一页
  • 末页
  • 2334651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