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嘉庆年间的黎族地契。 李景新 摄 清同治九年的黎族地契。 李景新 摄 黎族地契最早始自明代 2006年,一个偶然的田间调查机会,琼州学院教授李景新和同事来到三亚市崖城镇三更村...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我国民族问题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世界民族问题发展的宏观趋势,对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
【核心提示】中国历来就是多区域、多族群、多元一体的共同体。历史上的巴、蜀及与之存在密切族群渊源关系的西南夷,经历了逐步由夷而夏、融入中华民族统一国家的曲折辉煌历程...
在我国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突出程度。社会变迁的节奏越快,民族因素向整个社会的荡漾也更显著。伴随着人口...
“复合型民族”概念的根据和来源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 记者:我国有56个民族,同时又有一个“中华民族”的统称。提出“复合型民族”的概念对于理解二者...
内容摘要 :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国陷入严重的边疆危机,外蒙、西藏、新疆等地区随时有被分裂出去的可能,国家主权危在旦夕。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积极主张各民族共同捍卫祖国...
内容摘要 :边疆多民族地区,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深,这里原有的利益格局发生了解构,新的利益群体不断涌现,因此激发了这些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争夺和利益表达。对...
内容摘要: 民族问题作为因民族这个载体的存在而产生的纠纷、摩擦和冲突,存在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但是由于各个国家具体的国情和采用不同的民族理论,使得民族问题呈...
内容摘要 :“中华民族”概念在中国出现以来有多种阐释。回顾长期的理论争论过程可以看到,中华民族作为中国各个民族的总称,作为一个民族复合体,反映了各民族的共同意愿,体...
近年来,在网络和一些报刊上,有关民族同化、民族融合的议论开始多起来。其实,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民族同化或者说民族融合一直在发生,是一种社会常态。但将同...
自民族问题“去政治化”的论说流行以来,对中国民族事务的制度、政策有效性以及民族问题态势的估价形成焦点,并随着2008年的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特别是200...
作为一个视角,共生论有助于帮助我们重新认识汉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及其旺盛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汉族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单个民族,常常被人们视为民族同化的典范。根据一般流...
《创造壮族——中国的族群政治》是美国学者白荷婷(Katherine Palmer Kaup)基于长期的田野调查完成的一本专著,该书结合翔实的文献资料分析了广西和云南的壮族认同,并在此基础上对...
内容摘要: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制度、机制、政策、立法的设计层面,缺乏对制度、机制、政策、立法背后价值理念的系统考察。本文通过对相关...
在我国诸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中,满族自治县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情况。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并没有满族自治地方,与此同时,满族由于近百年来的满汉通婚,族群融合程度较高,满汉差...
内容摘要: 民族文化身份和民族认同是个体确定自己民族归属感的内在心理尺度。在全球化带来“时空浓缩”的当下,“空间扁平化”造成了人的身份破碎化、认同危机化,寻求强化中...
内容摘要 :大趋势就是事物发展长时期的总的运动方向,那么,中国民族关系发展的大趋势就是中国民族互动、整合、融合和认同的长时期内总的运动方向。在中国民族关系发展的上下...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探索达到了新的高度,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
我国现行的民族政策是正确的,是成效显著的,我们必须坚定地坚持下去,并不断加以完善,绝对不能轻易搞什么“第二代”,另起炉灶。民族问题是关系我们国家生死存亡的问题,又...
内容摘要 :本文认为在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进程中,中央政府的国家意志是决定因素之一,也是认识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过程的基本逻辑起点。同时中央政府的国家意志与西部民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