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美国,她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一位学界名流,一位和居里夫人齐名的杰出女性。 玛格丽特米德1901年出生在美国费城的...
本文概要介绍西方民族音乐学方法论诸方面田野工作,音乐民族志,记谱与记谱法,风格分析,乐器学与图像学,涉及这些方面的定义概念,历史概况,理论模式以及操作程序。力图反...
风格分析 〈定义〉 民族音乐学的风格分析,主要是对风格的形成、维持、变化和废弃作出评估。分析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不同程度地涉及创造与审美(感知与评价)的问题,或涉及创...
一、西方历史人类学的核心问题与研究主题 结构与历史、文化与历史之间的矛盾贯穿于西方人类学的发展,是人类学发展的基本矛盾之一,也是历史人类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20世纪...
宗教人类学是文化人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与后者一同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其标志是英国学者泰勒《原始文化》一书的出版。受西方18世纪理性主义的影响,19世纪早期的人类学家普...
笔者曾在2001年12月投书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文艺报》编辑部,为民间文学学科的生存问题,向国家学位委员会进言,指出把民间文学学科降为三级学科是没有道理的,且影响殊大,希...
近年来,社会学者孙立平的一系列关于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结构变迁的研究引起学界内外的关注。断裂社会、权利失衡、利益博弈、结构先于制度定型、 底线失守、上层寡头化,下层民...
汉民族是什么?有许多答案。在西方,人们质疑汉族到底是民族、还是族群或是种族;在中国历史上,长期把汉族与中国等同,一部中国通史就是汉族史,几乎混淆了国别史与族别史的...
1988 年,费孝通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参加学术会议期间,发表了其在国际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界引起巨大反响的著名论文《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在文章发表后的20年时间里,...
人认识世界无非通过两种最基本的途径:看和听,或曰见和闻,聪明一词本意就是指听的能力和看的能力。但是,人的认识能力又不止于见、闻二字,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或见而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该决定将这一概念正式列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
上午,乔健先生的讲话里提到了艺术人类学的一些原则,我是很赞成的。就是说,如果我们把艺术人类学理解为跨文化的艺术研究,或者跨文化的艺术与美的研究的话,那么,艺术人类...
本文将在民族国家形成的理论背景下,将诉苦作为农民国家意识形成的一种重要机制,来探讨农民对于国家的感受、认知以及农民国家意识形成的过程与特点,进而从普通农民的视角来...
民族音乐学(Ethnomusicology)在中国大陆,多年来是作为一个学科来讨论和建设的。但是,如果换个角度,从西方民族音乐学的实践和理论成果来看,笔者更愿意将其视为是在大文化结构...
[摘要]在当今时代,艺术不仅失却了原始时期的文化精神象征能力,也失却了古典时代的再现与真实描述的能力。也就是说,在今天,艺术放弃了与超验存在王国的任何联系,失掉了...
作者简介: 尚杰,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法国当代哲学、现象学,后现代主义思潮。主要代表著作《德里达》《解构的文本》《归隐之路20世纪法国哲学的...
摘要:当代中国研究是1949年后在西方尤其是美国社会科学界形成的有关当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诸方面的多学科研究。本文由费正清入手,论述了当代中国研究的缘起、发展动...
小说是城市的文体,中国小说在唐代的独立,无疑与城市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城市的形制影响着小说作品对社会的反映,也影响着读者对作品理解的深度。 唐代的都城长安...
中国译介国外人类学民族学著作已愈百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上世纪上半叶。这一时期,各界人士广泛译介源于西欧和美国的西方人类学、民族学著作,而且大多在上海出...
摘要:全球化时代的趋同性也提出了文化多元性的问题。这就迫使我们回答:古代文化经典是否可以,以及如何充当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的精神资源?2004年的读经讨论使得文化保守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