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斯大林去世后苏联政策调整的影响和苏共二十大的冲击,波兰的改革在1956年下半年达到高潮。战后世界的这一著名事态既表现了东欧国家对苏联模式及其严厉控制的不满和反抗,也...
18世纪末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是世界历史上划时代的事件。在空间上,其影响超越欧洲,遍及世界;在时间上,其余波穿透了二百多年的岁月,直指当代。 位于欧洲边缘的英国,同法国仅...
西欧中世纪的庄园制是典型的以农为本的社会,“土地是财富的真正来源,钱币对任何人而言没有任何用处。”(注:R.H.C·戴维斯:《中世纪欧洲史》,朗格曼·格鲁普出版有限公司,...
国际秩序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国际社会主要战略力量之间围绕某种目标和依据一定规则相互作用运行的机制,是指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和行为规范。①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
19世纪末20世纪初(1865-1914),美国经济飞跃发展。这时期美国社会涌现了一批有影响的大企业家,他们在个人聚敛财富同时,也不自觉地成为美国由自由资本主义步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战后,澳大利亚对外政策的重心开始由欧洲转向亚太,冷战伊始,澳大利亚即出于地缘政治战略之考虑,积极投身于美国领导的全球冷战事业,先后参加了美国在亚洲发动的两场“热战...
历史研究离不开史料,而罗马早期史研究中的最大障碍就是史料。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并不缺乏罗马早期社会的史料。因为李维和哈利卡那索斯的狄奥尼修斯等许多古典作家为我们提...
在外族的侵略和控制下,斯拉夫人民的民族意识和独立要求从未中断 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俄罗斯的眼中,巴尔干地区永远都是一条东西方界限模糊、归属不明的灰色地带 巴尔干地处欧...
最近几年,在日本关于甲午战争的研究中,出现了“这场战争是由许多偶然的因素引发的非计划的、非预谋的事件”的论调。(注:(日)中塚明:《日清战争前的日本对清战争准备》...
日本元正天皇养老四年(720)成书的汉文《日本书记》记载,推古天皇三十一年(623)七月,留学隋唐的学生福因,学问僧惠齐、惠光,药师惠日等回到日本,向天皇奏称:“大唐国者...
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要言之,为古代日本学中国,近代中国学日本。然而,古代中国罕有赴日求学之士,近代日本却不乏来华问学之人。尤其是庚子以后,日本留华学生人数渐有增加...
“主权”(Sovereignty)观念源于西方。 第一个明确使用这一概念并赋予它近代意义的,是法国政治思想家让·博丹(1530~1596)。他在《国家论六卷》一书中把主权定义为“不受法律约束...
工业革命促使了工业中心的形成,而工业中心的形成导致了城市化的发展。社会以城市为中心,经济重心明显偏重城市,人口大量从农村流向城市,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如:“伦敦人口...
移民是帝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惯用手段,是控制和掠夺殖民地的主要形式之一。日本帝国主义从日俄战争后到二战结束,也在中国东北推行移民侵略政策,从“试点移民”开始,经过...
一 兵农分离是日本社会从中世向近世转化过程中,统治阶级的上层为确定和巩固幕藩制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秩序而采取的一项政策和措施。兵农分离过程最早可追溯到天正16年(1588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美国与西藏地方的交往十分有限,对于西藏的地位问题,美国的基本政策是承认中国对西藏的宗主权(Suzerainty)(注:中国政府从未承认英国炮制的“宗主权”...
自从1871年完成政治上的集中和统一后,德国便走上了工业经济飞速发展的轨道。工业生产,由于是集合了动力系统、传动系统、工作系统的一体化生产,从而形成了集中化、统一化的生...
资本作为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之一,历来受到研究工业革命的学者的重视,有些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实质是投资率的成倍增加,例如罗斯托认为经济“起飞”是生产投资率从5%以下上升...
中古西欧教会法研究历来是中世纪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战以后成果尤其突出。中古西欧法制史、社会史和政治史都因此开拓了新课题,深化了对许多问题的认识(注:库特那:《法学...
近代以来,自上而下的改革何其多也,著名的有俄国1861年改革、德意志的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暹罗朱拉隆功改革,以及中国戊戌变法等。如果以改革者的主观意图的现实与否作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