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关于刘瑾被诛、阳明离龙场为庐陵知县。 《行状》和《年谱》只是说阳明离龙场驿为庐陵知县,《明儒学案》和《明史》则径言阳明得离龙场驿为庐陵知县是因为刘瑾伏诛。这是不符合史实的。 阳明于正德元年十二月因上疏下狱、廷杖、贬谪,次年春离京南下,经过一番“投水”的周折,于正德二年十二月离余姚赴龙场,到龙场驿的时间是正德三年春夏之交。正德四年年底。阳明在得到吏部文书后,离开龙场驿,赴任庐陵。在龙场的时间大约是一年零八九个月。但阳明由龙场驿丞为庐陵知县,与刘瑾伏诛却毫无关系。 从正德元年十二月贬谪之令下,到正德四年十二月,阳明的贬谪期已过三年,吏部应该安排他的职务。而在这三年时间里,朝中大局也相对稳定。刘瑾为首的宦官势力除了继续对文官集团中的反对派势力进行打击之外,并没有挑起新的政治事端。相反,为了收买人心、巩固权力和地位,反倒推行了一些兴利除弊的措施。[7]阳明此时远在贵州,与中原、中央音信隔绝,自然也不会再去恼怒权贵。 刘瑾被杀是在正德五年八月,而杀刘瑾的契机是正德五年四月发生的安化王之乱。此事见《明武宗实录》卷五三、四九,《明史》卷十六《武宗本纪》所载时同与《实录》相同。而据《年谱》,阳明在正德五年三月即刘瑾被杀的前五个月、安化王叛乱的前四个月已抵达庐陵,所以《年谱》并不说阳明任庐陵知县是因为刘瑾的被诛。黄绾撰《行状》、湛若水撰《墓志铭》,也不将阳明知庐陵和刘瑾的被诛连在一起,因为二者之间是没有联系的。黄宗羲《明儒学案》将刘瑾被诛和阳明任庐陵知县填挂上钩,是忽略了二者的时间关系而凭主观的臆断。黄宗羲以个人之力完成《明儒学案》这样的巨著,发生一些史实上的错误本来也是难免的,遗憾的是成于众多专家之手而又以严谨著称的《明史》,也以讹传讹,却是十分不应该的。影响所及,致使今日的一些学术著作也沿袭这样的错误。(注:如侯外庐、邱汉生、张岂之诸先生主编的《宋明理学史》说:“刘瑾伏诛,王守仁一年之内连升三级,先是由庐陵知县升授刑部四川清吏司主事(按:应是南京刑部),旋调吏部验封清吏司主事,再晋升为文选清吏司员外郎。”(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下卷一册P203)虽然没有明言刘瑾伏诛与阳明离龙场作庐陵知县的关系,却仍然有这种意思。陈来所著《宋明理学》则直言:“刘瑾死后,知庐陵县。”(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P257)方尔加的博士论文《王阳明心学研究》也说:“正德五年,刘瑾被诛,阳明升江西庐陵知县。”(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P8)杨国荣《心学之思--王阳明哲学的阐释》则说:“王阳明在庐陵的时间并不很长。正德五年八月,刘瑾伏诛,王阳明的政治生涯出现了转机。同年十二月,王阳明升任南京刑部主事。翌年调至北京,任吏部主事。(三联书店1997年版P39)这里不仅弄错了刘瑾“伏诛”的时间也未明阳明并未去南京赴任就已改调吏部,所以也就不可能“调至北京”。 二、关于阳明“通濠” 阳明的事功,平定宁王宸濠之乱为其巅峰。但是,虽然阳明因平宸濠之乱而受爵新建伯,却不断有人猜测并攻击其“通濠”,弟子冀元亨也因此送了性命。有关阳明“通濠”的主要表现,在嘉靖初所修《明武宗实录》的两段文字中进行了集中和整理: 初,守仁奉命勘事福建,以宸濠生日。将届取道南昌贺之,会大风,舟不得前。至丰城,知县顾泌以变告。守仁大骇,遂弃官舟,取小艇潜迹还赣。时宸濠与其伪国师列养正谋使人追之,不及。文定闻守仁还,急以卒三百迓于峡江。至吉安,进曰:“此贼暴虐无道,久失人心。其势必无所成。公素望重,且有兵权,愿留镇此城,号召各郡邑义勇,为进取图,贼不难破也。”守仁初不许,既而深然其言。乃下令各郡邑,谕以大义。与文定日夜筹画,军需器械粮草旬日闻皆具。(注:《明武宗实录》卷一七五,正德十四年六月庚辰。) (刘)养正少有词藻,号才子,会试屡不偶,诡谈性理,以要名誉,士夫多为所欺。王守仁尤重之,曰:“此吾道学友也。”正德十年,养正赴濠聘,一见许以可为汤武,又语及陈桥之变,意甚相得。然厚自掩饰。……守仁在南赣。尤为濠所慕,馈遗相属于道。尝贻书陆完,谓可任江西巡抚者,惟守仁与梁宸耳。守仁又尝遣其门生湖广举人冀元亨者游说濠,时人莫知其故。是岁,濠生日。守仁假公使。先期约养正往贺,会于吉安舟次,剧谈至夜半。养正先别去,遂从逆。濠自出南浦驿迎入府,拜为军师。日夕望守仁至。遣人于生米观侯之。而守仁至丰城闻变即返,濠实不虞守仁之见图也。养正就擒后,犹翼守仁活之。守仁畏口,逼令引决,传首至京。妻子没为奴。比守仁自南昌还,其母丧暴露,使人葬之,且祭以文曰:“君臣之义,不得私于其身;朋友之情,尚可伸于其母。”有儒生上书辩论君臣朋友本无二理。守仁为之愧屈。元亨寻为太监张永捕获,械至京,亦死狱中。(注:《明武宗实录》卷一七六,正德十四年七月丁已。) 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当时有关阳明“通濠”的依据是:一、宁王对阳明十分倾慕,馈遗不绝,并推荐其为江西巡抚,阳明则遣弟子回访;二、阳明借公使福建之便,绕道南昌贺宸濠生日,且先期约刘养正会于吉安舟次;三、起兵吉安,非其情愿,乃知府伍文定所迫;四、阳明与宁王谋主刘养正关系密切,并杀其灭口。这些猜测以及由《实录》将其记载,曾引起舆论的不平,谈迁直斥为“怼笔”,阳明弟子们更进行了反复辩驳。 宁王倾慕阳明、馈遗不绝,阳明遣弟子回访,以及阳明与刘养正的交好并厚葬其母,都是不争的事实,阳明的弟子和崇拜者们也并不讳言,甚至津津乐道。 黄绾《行状》记: 时濠阴谋不轨,亦已有年。一日。命安福举人刘养正往说公云:“宁王尊师重道,有汤、武之资。欲从公讲明正学。”公笑曰:“殿下能舍去王爵否?”既而令门人冀元亨先往,与濠讲学,以探其诚否。元亨与语矛盾。濠怒。遗还,密使人杀于途,不果。[1] 黄宗羲《明儒学案》记: 宸濠致书问学,阳明使先生(元亨)往答之。濠谈王霸之路,先生昧昧,第与之言学而已。濠拊掌谓人曰:“人痴一至是耶?”一日讲《西姑》。先生反复陈君臣之义本于一体,以动濠。濠大诧之,先生从容复理前语。濠曰:“此生大有胆气。”遂遣归。[8]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