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时序 >

阳明史事三题(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7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 方志远 参加讨论

在当时疑云四起、政局微妙的形势下,阳明弟子们急于为师门辩解,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即便是去贺寿,也仍构不成所谓。“通濠”。六月十四日即寿诞的“翌旦”宁王发难时,被关在宁王府非死难即“从逆”的江西守土官和中央公差官,全是前一日曾赴寿宴而这一日前去答谢的。仅中央派驻及省级的官员就包括:巡抚孙燧,按察副使许逵(以上二人死难),左参议黄宏(自尽),户部主事马思聪(绝食而亡),镇守太监王宏。巡按御史王金,公差主事金山,布政使梁辰、胡藻,按察使杨璋,参政王纶、刘棐、程杲,副使唐锦、贺锐,参议杨学礼、许效廉,佥事师夔、潘鹏、赖凤、王畴,都指挥马驿、许清、白昂、王玘、郏文等(以上胁迫“从逆”)。(注:《明武宗实录》卷一七五,正德十四年六丙子。)不仅仅是现职官员,后来力劝阳明起兵的致仕都御史王懋中,也遣子王敏往南昌贺寿,同样被胁迫“从逆”。(注:《明武宗实录》卷一七五,正德十四年六月庚条载,阳明至吉安,乡居致仕都御史王懋中前变遣子王敏贺濠生日,胁迫留任军职。懋中力赞守仁起兵,且曰:“吾已弃不才子,惟知杀贼效忠尔。”
    可见,为宁王贺寿,乃是江西现任及致仕官员对宗室所表示的尊重,也是常规性礼节,阳明也不例外。但阳明为贺寿而行色匆匆,也难怪政敌进行抨击。至于其先期约刘养正会于吉安舟次,未见阳明弟子进行辩驳,当属事实。但疑问也由此而生。既然阳明为给宁王贺寿而匆匆离开赣州,又约上刘养正,为何又不与养正同行?从吉安至南昌,放船而下不过两天,养正能赶上宁王的生日,阳明为何晚了两天才到丰城?或许只有两种解释:其一、舟次遇风。阳明身体虚弱,不敢顶风而前,刘养正则冒险先行。其二、见面时,刘养正对阳明进行拉拢,阳明疑惑,故缓行待变。其实,宁王在寿诞的次日发难,也是事出突然,因为朝廷已经在讨论对宁府的制裁,而且派了亲贵大臣赶赴南昌进行戒谕。(注:《明武宗实录》卷一七五,正德十四年六月丙子。)这些情况远在安福的刘养正也未必知道。说阳明与养正另有默契、非杀之以灭口是缺乏根据的。
    高岱的一段话倒富有讽刺性:
    使守仁先期至,获于宴,则不死即囚耳。江西大小诸臣,无一人得免者,独守仁以硕果不食,奏此肤功。非谓天意可乎![12]
    有人幸免于难、创不世之功,却为人所猜疑;难道一定要被一网打尽,舆论才得清静?阳明初为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不久即提督军务、升左副都御史,仕途正顺;而且,其学说虽然与朱学相悖,却一直以“圣学”正宗自居,完全没有随宸濠“靖难”的思想基础。武宗虽然荒唐、政局虽然紊乱,但朝廷根基并没有动摇,而且也没有形成任何能够对朝延构成威胁的军事力量。在这种情况下,阳明完全不可能冒着祸灭九族的风险,去干帮助宸濠推翻北京政府的近于荒唐的事情。倒是挺身而出通告宁王谋反并起兵讨伐,才真是冒灭九族之祸。郑晓《今言》说:
    宸濠之役,王阳明不顾九族之祸。贼擒奏凯。……宁藩反时,余时年二十一,应试在杭,见诸路羽书,皆不敢指名宸濠反。或曰江西省城有变。或曰江西省城十分紧急,或曰江西巡抚被害重情,或曰南昌聚军马船只,传言有变。惟阳明传报,明言江西宁王谋反,饮奉密旨。会兵征讨。[17]
    徐阶《阳明先生画像记》则说:
    武皇帝之在御也,政由嬖幸,濠悉与结纳,至或许为内应。方其蹶起,天下皆不敢意其遽亡。先生引兵而西,留其家吉安之公署,聚薪环之,戒守者曰:“兵败即纵火,毋为贼辱。”呜呼!此其功岂可谓幸成、而其心事岂不浩然如日月哉!
    虽然如此。阳明仍然免不了遭受猜忌,究其原因,固然有政界和学界对手的恶恩攻击,也与阳明处事不避嫌疑有关。阳明处事的风格就是处处出人意表,所以也时时给自己引出麻烦。
    三、关于阳明的“惧内”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说:“吾浙王文成之立功仗节,九死不回,而得严事夫人,唯诺恐后。”[18](《勋戚·惧内》)阳明为天下景仰的真男子、大丈夫,竟然“惧内”,确实令沈德符感到纳闷。但阳明的“惧内”却是事实,并有其难言之隐。
    弘治元年(1588),阳明十七岁(其实尚未满十六周岁),奉父命往南昌完婚。夫人诸氏。是江西布政司参议诸养和的女儿。各种迹象表明,阳明与妻子的关系十分微妙,甚至可以说很不和谐。兹举数例。
    其一、新婚之夜,阳明彻夜未归。《年谱》记:
    (弘治元年)七月,亲迎夫人诸氏于洪都。外舅诸公养和为江西布政司参议。先生就官署委禽。舍卺之日,偶闲行入铁柱宫,遇道士趺坐一榻。既而叩之,因闻养生之说,遂相与对坐忘归。诸公遣人追之,次早始还。
    其二、在为岳父所作的祭文中,阳明公然表示愧意:
    我实负公,生有余愧;天长地久,其恨曷既。[19]
    其三、嘉靖四年正月,诸氏去世,没有留下子女。阳明的诗文,没有一篇是为诸氏而作;在阳明所作的祭文中,有祭奠岳父和岳母的,但没有祭奠妻子的。《年谱》说到诸氏去世,只用了两句话:
    嘉靖四年正月,夫人诸氏卒;四月,附葬于徐山。
    其四、嘉靖五年十一月,继室张氏生子。取名“正聪”(七年后改名“正亿)。《年谱》记:
    (嘉靖五年)十一月庚申,子正亿生。继室张氏出。……初名正聪。后七年壬辰,外舅黄绾因时相避讳,更今名(正亿)。
    《行状》更将张氏生子和诸氏不育并记:
    配诸氏,参议养和公讳某女,不育。抚养族子曰正宪。诸氏卒,继张氏,举一子正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