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王曾瑜:《辽宋西夏金史》,肖黎主编:《中国历史学四十年》,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200页。 (83)金毓黻:《宋辽金史》,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2年重印本,第2页。 (84)宋德金:《二十世纪中国辽金史研究》,《历史研究》1998年第4期。 (85)王曾瑜:《我和辽宋金史研究》,《学林春秋》第3编下册,北京:朝华出版社,1999年,第700页。 (86)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236页。 (87)在此之前,金人刻于唐乾陵武则天无字碑上的契丹小字《郎君行记》一直被明清以来金石学家误认为女真字,直至1925年日本学者羽田亨才根据新出土的契丹小字哀册纠正了这一错误认识。 (88)参见清格尔泰、刘凤翥等:《契丹小字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89)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本第1分,1928年10月,第4-7页。 (90)严复:《与熊纯如书》,1917年4月26日,《严复集》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668页。 (91)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245页。 (92)侯外庐主编:《宋明理学史》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客观地说,这部《宋明理学史》试图跳出唯物-唯心的分析框架,兼采传统道学的道统观念,但是两军对立的思想惯性仍然存在。 (93)邓广铭:《略谈宋学》,《宋史研究论文集》(1984年宋史年会编刊),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 (94)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95)漆侠:《宋学的发展和演变》,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 (96)陈植锷:《北宋文化史述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97)王国维:《观堂集林》卷23《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长沙:商务印书馆石刻本,1940年。 (98)Peter K.Bol,Neo-Confucianism in History,Cambridge,MA and London: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and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8.在西方学界,Neo-Confucianism与New Confucianism在使用上略有区别,前者主要指宋明理学,后者主要指当代新儒学,但这里我就用新儒学了。 (99)陈来:《朱熹哲学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诠释与重建--王船山的哲学精神》,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100)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 (101)Robert M.Hartwell,"Demographic,Political,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s of China,750-1550,"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vol.42,no.2 (1982),pp.365-442. (102)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