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地域 >

藏文史籍所载西夏故事溯源(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西藏研究》 杨浣 参加讨论

关于喜饶益希其人,学术界研究认为他就是《安多政教史》(1856年)中提到的西纳堪布·喜饶意希贝桑波。根据该书的记载,喜饶益希出自元代青海湟中名门吐蕃冬氏西纳家族,其先祖原居包波岗地方,地在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一带。喜饶益希青年时曾入西藏萨迦寺读了许多经典,修习显密教法,后来成为著名的学者,因此又被称为西纳格西。成吉思汗崛起以后,喜饶益希主动归附蒙古,为其弘扬佛教和经营西藏作出了贡献,特别是在元世祖忽必烈与萨迦派八思巴的合作事宜上,喜饶益希更是功不可没,被封为宣政院院使[10,11]。那时的情形是:
    当时王子安晋阔端汗邀请文殊怙主萨迦班智达来到北方,正在珠巴第寺的依齐泽传授灌顶和经教,忽必烈派使者前去邀请说:“萨迦班智达须来我处作我之上师。”王子说道:“我老头子除了上师与佛法,没有其他的想望,请不要下这样的命令!”忽必烈说:“那么把彼师的侄子八思巴派到这里来!”回禀:“因年纪尚幼,还没有受比丘戒。”指示说:“那么让回萨迦去,受了比丘戒后,再到这儿来!”在送八思巴赴西藏的年长一些随从人员行列里,派斯纳堪布·喜饶耶喜巴藏卜前去。西藏的各大小寺院各尽心愿,恭敬利养。为了实现许诺,又回到国王的宫里。圣·八思巴与元世祖忽必烈结成了福田与施主。(斯纳)堪布把政教两方面事物处理的比较称心。”[12]
    《汉藏史集》曾经提到了喜饶益希陪同八思巴赴藏受戒的具体年代。
    在八思巴21岁的阴木兔年五月十一日,他在汉地河州附近的地主由恰巴·却吉僧格、藏那巴·尊追僧格、楚·宣努僧格、堪布扎巴僧格等人任堪布,由羌塘巴·觉屯索南坚赞、乃巴堪布洛追扎等人任阿阎黎,由雅隆巴·喇嘛绛曲坚赞担任密教师,与具信比丘喇嘛叶巴、堪布喜饶意希、仁波且涅官等严守戒律之21名比丘一起在僧伽大众之中接受了比丘戒律。[13]
    这里的藏历阴木兔年也就是1255年。由此,我们虽然不确定喜饶益希的生卒年份,但是大约可以知道他政治活动的高峰时期当为13世纪中叶前后。
    《安多政教史》还说喜饶益希家族自称为藏族(又可译吐蕃),可是年代更早的《红史》、《雅隆尊者教法史》等书皆称其为“西夏(又可译木雅)禅师喜饶益希”或“木雅尊者喜饶益西”[8]。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喜饶益希先世所居包波岗地方,地在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一带。这里原本是自称为“番”(音作“弥”)、他族译为“弥药”的党项人的原居地。至迟从8世纪初以来,也包括西夏享国期间的十一至十三两个世纪在内,吐蕃人就一直牢牢控制这一地区。他们和留存当地的党项余部即木雅族通婚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木雅藏族。正是基于沿袭已久的地域和族群习称,古代藏族史家就把系出此地的喇嘛喜饶益希称之为来自木雅的禅师。
    之所以费些笔墨来讨论喜饶益希的身世,主要是因为它关系到《红史》所载西夏故事文本的来源和性质问题。首先,有一点是明确的,即这是一个最初由其他文字记录的历史故事的藏文删节译本。考虑到译本讲述的对象及译者“精通汉语霍尔史籍”,一般认为其所依据的原始史料可能是西夏语、汉语甚至蒙古(霍尔)语书写或讲述的。这一推测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就逐步得到了学术界的证实。国外有西田龙雄于1967年即指出《红史》中的山神之子原来就是这首诗歌中的王,均系西夏太祖李继迁[14,15]。国内则在1995年由汤开建先生率先撰文提出西夏文《夏圣根赞歌》中的“七兄弟传说”和《西藏王统记》等藏史中所载西夏祖先传说是基本一致的[16]。1996年,卢梅、聂鸿音两先生依据更为完整的资料进一步确认这首创作于12世纪下半叶的西夏小型史诗与《红史》中喜饶益希口述的西夏史存在着一望即知的渊源关系[4]。
    《夏圣根赞歌》讲的是党项人的祖先初起于西域,进而繁衍种族,最终脱离中原政权的控制,创建西夏政权的事情。诗中所述大都于史无征,提及的党项地名和姓氏也都无从考证,估计其内容源于党项族的民间传说,而绝不是一部科学的历史[17]。全诗共有45行(句),以下所引是和藏史所载西夏故事略有呼应的段落:
    耶则祖,彼岂知,寻牛而出边境上。/其时之后,灵通子与龙配偶何因由?/后代子孙渐渐兴盛。/番细皇,初出生时有二齿,长大后,十种吉祥皆聚集。/七乘伴导来为帝,呼唤坡地弥药来后是为何?/风角圣王神祇军,骑在马上奋力以此开国土。/我辈从此人仪马,色从本西善种来,无争斗,无奔投,僻壤之中怀勇心。[17]
    2012年钟焓先生将其与《红史》对比后,总结道“(两者)突出的共同点是将历史上最初反宋自立的李继迁神化为西夏王朝的开国者。在这一形象塑造过程中,李氏逐渐成为了开国传说中的箭垛式人物,以至最后按照《红史》所述,各种传奇故事从孤儿脱难到七岁造反登基等神话,都集中到他一人身上,李继迁从此定型为党项人记忆中居功至伟的君主。”[18]。
    卢梅、聂鸿音的文章还指出“《西藏王统记》所谓“(汉族皇帝)奉玺请降,途遇毒龙子及其骑队,收玺杀王,复次第戮其臣宰,汉族疆土遂尽为弥药所有”,显然是元昊在建国前连克河西诸郡的折光[4]。与此前后,陈庆英先生将这些藏文资料和汉文史籍中的相关记载作了比较研究。他发现《红史》“西夏简述”中的鄂鲁氏与《宋史·夏国传》中的李继迁事迹存在着较强的对应关系[5]。具体表现在以下情节:
    第一、宋朝出兵夏州后,李继迁等在棺木中藏兵器,以送葬为名逃入地斤泽。刚二岁的讹鲁氏被搜查,在一妇人的帮助下,被放到棺材中送出城外。
    第二、李继迁被宋兵夜袭,只身逃脱与野利部结盟。讹鲁氏逃入雪山中造反,将山中打柴人收编为军队。
    第三、李继迁用汉族人张浦计策诱杀曹光实,夺得银州奠定了西夏建国的基础。讹鲁氏用汉人老妪计策,使汉王君臣出降,讹鲁氏杀降,夺得王位。
    第四、辽国册封李继迁为夏国王是在990年。当汉族人皇帝宋太祖兄弟二人执政30年后有西胡国王出世。[19]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