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著作 >

洪武七年官修《皇明宝训》史料价值初探(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史研究》 杨永康 参加讨论

《皇明宝训》成书于洪武七年,远远早于《明太祖实录》和《明太祖宝训》。记载明代早期历史的官修史书《大明日历》今已佚失,因而直接取材于起居注与档册,保存了许多原始材料的《皇明宝训》对研究明的兴起以及明初的历史有着特殊的价值。
    有明一代,实行宝训与实录并行的修史制度。建文元年正月,敕修《太祖实录》,三年十二月书成。受靖难之役的影响,永乐朝又两次重修《太祖实录》。永乐十六年五月庚戌,《太祖实录》最终修成进呈。虽然没有史料记载《太祖宝训》的修纂情况,但由《太祖实录》经过了三次修纂,可以推断《太祖宝训》很可能也进行了三次修纂。《太祖实录》、《太祖宝训》经过三次修纂,内容一定进行了较大的调整,由于前两次的实录、宝训未被保留,无法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但是,可以通过对比《皇明宝训》与《实录》、《宝训》的相关记载,来发现明代实录编纂制度的一些特点。
    将《皇明宝训》所记各条与《太祖实录》、《太祖宝训》的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对同一言行的记载,二者之间的差别十分明显。就语言文字而言基本没有一条记载完全相同,就行文修辞而言二者的风格不尽相同,就具体的史事而言二者在很多地方表述存在差异,甚至完全不同。下面笔者就不同情况分类举例说明。⑦
    首先,《皇明宝训》与《太祖实录》的记载存在着矛盾与抵牾之处。
    《皇明宝训》:帝谓李善长曰:“广西诸郡不产钱粮,其地多溪洞猺獠,不遵教化。旧时守将多虐害之,以故民心反侧,易以生变。往往重烦兵力攻讨,及得其地又多荒瘠,无益于国用。今朕讨平诸洞必迁其人于内地,使之密迩王畿,教之事耕稼知义理,久后人将可用。即令素所训练老兵分守要害,以控制洞蛮,使不敢为乱。行之数年则彼地皆为良民,不忧其为边患矣。”⑧
    《太祖实录》:洪武二年七月丁未,中书省臣言广西诸洞虽平,宜迁其人内地,可无边患。上曰:“溪洞猺獠集处,其人不知礼仪,顺之则服,逆之则变,未可轻动。今惟以兵分守要害以镇服之,俾之日渐教化,则自不为非,数年之后皆为良民,何必迁也。”⑨
    在征服广西诸郡的洞蛮之后,根据《太祖实录》记载,朱元璋主张就地临之以兵,教之以德,反对洞人内迁。而《皇明宝训》的记载与之相反,主张迁洞蛮于王畿,使其从事农业生产,改变生活习惯。笔者认为《皇明宝训》的记载更接近事实,《太祖实录》掩盖了洪武前期洞蛮内迁政策的失败,将责任推诿于中书省臣。
    《皇明宝训》:帝晚步丹墀中,语太史令刘基、起居注王祎、练高曰:“天下兵起十余年,四方英雄互有成败。予之初起未能悉心任人,是以治效未著,今者土地渐广,略有战守之备,日夜焦心劳思,冀于有成。然必先于自治而后可以治人,故违弃众说,立部伍之法,严脏吏之刑,不限资格以任人材,申明酒禁以重民食。行法之初若咈人情,行之既久颇觉其便。由是以往,立国之规模庶其可定矣。”基等对曰:“常人之情可与乐成,不可与虑始。先之严明以立本于初,继之宽仁以垂裕于后,社稷生民之福也。”⑩
    《太祖实录》:丙午三月甲辰,上语太史令刘基、起居注王祎曰:“天下兵争,民物创残。今土地渐广,战守有备,治道未究,甚切于心。”基对曰:“战守有备,治道必当有所更革也。”上曰:“丧乱之后,法度纵驰,当在更张。使纪纲正而条目举,其要在明礼仪,正人心,厚风俗以为本也。”祎对曰:“昔汤正桀之乱而修人纪,武王正纣之乱而叙彝伦。圣上之言诚脗合于前古也。”(11)
    对于朱元璋早期的立国政策,《皇明宝训》与《太祖实录》的记载显然不同,前者认为“立部伍之法,严脏吏之刑,不限资格以任人材,申明酒禁以重民食”等具体措施是立国之本,而后者则认为“其要在明礼仪,正人心,厚风俗以为本也”。以丙午年的政治形势分析,《皇明宝训》的记载比较可靠,而且揭示了朱元璋崛起于元末群雄之中的重要原因。显然后儒将自己的治国理想投射到太祖身上,对朱元璋进行了美化。
    《皇明宝训》:帝御奉天门,召见元朝旧臣,问以政事之得失。诸人各有所对,有色目人马翼独曰:“臣等皆元朝臣子,既不能死节,若又言元朝之得失,其罪愈大矣。”帝曰:“不然,朕欲闻元朝之失,正欲为朕之监戒。如行车者,前车既覆,后车不当循其辙也。朕观元朝之失天下,失在太宽。昔秦失于暴,汉兴济之以宽,以宽济猛,是为得之。今元朝失之于宽,故朕济之以猛,宽猛相济,惟务适宜尔。”(12)
    《太祖实录》:洪武二年正月庚子,上御奉天门,召元之旧臣问其政事得失。马翼对曰:“元有天下以宽得之,亦以宽失之。”上曰:“以宽得之则闻之矣,以宽失之则未之闻也。夫步急则踬,弦急则绝,民急则乱。居上之道,正当用宽。但云宽则得众,不云宽之失也。元季君臣耽于逸乐,循至沦亡,其失在于纵驰,实非宽也。大抵圣王之道宽而有制,不以废弃为宽;简而有节,不以慢易为简,施之适中则无弊矣。”(13)
    根据《皇明宝训》的记载,太祖认为元之所以失天下在于政宽,为纠其失,主张以猛济宽。而实录的记载却否认这种观点,以为“居上之道,正当用宽”,提出“宽而有制”,“简而有节”的为政之道。如果以洪武政治而言,以猛济宽、宽猛相济的为政之道,更符合朱元璋本人的想法。《太祖实录》的记载从思想上来看完全符合儒家的圣王之道,从语言上来讲也显得文质彬彬,太祖的形象过于理想化,肯定经过儒臣们的有意塑造。
    《皇明宝训》:帝御戟门,省臣进官制班次图。帝览毕,因谕及选谏议之官实难,其人泥于古而不通于今,通于今而不明于古者皆难用之,必得知古今识时变者,庶得闻谏诤之言以裨治道。汝其为我慎选之。(14)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