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著作 >

《井真成墓志》所反映的唐朝制度(6)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韩昇 参加讨论

据此可知录事为正六位上。前引最澄《将来目录跋》(台州录)所录遣唐使名单如下:
    日本国入唐使
    持节大使从四位上行大政官右大弁兼越前守藤原朝臣葛野麿
    准判官兼译语正六位上行备前掾笠臣田作
    录事正六位上行式部省少录兼伊势大目勋六等山田造大庭
    录事正六位上行大政官少史兼常陆少目上毛野公颖人
    准判官和录事皆为正六位上,又是一例。《续日本纪》“天平宝字六年(762)四月”条记载:
    壬申,入唐迴使从四位上大伴宿祢古麻吕、吉(备)朝臣真(备)并授正四位下。判官正六位上大伴宿祢御笠、巨万朝臣大山并从五位下。自馀使下二百廿二人亦各有差。
    判官以正六位上的身份赴唐朝贡,圆满完成使命,回国后获得封赏,官位提为从五位下,晋升一级。同书“天平胜宝六年七月”条还记载:
    丙午,授入唐判官正六位上布势朝臣人主从五位下。
    与上一条情况正相同。《类聚国史》卷99《职官部四》记载:
    大同元年十二月壬申,遣唐使判官正六位上高阶真人远成授从五位上。远成率尔奉使,不遑治行,其意可矜,故复命之日特授焉。
    显然,正六位上的高阶远成回日本后获得从五位上的晋升,属于“特授”。除了赏功之外,“特授”还有其他根据否?
    根据井真成墓志,可知唐朝授予遣唐使判官从五品下官阶,恰好同以上判官诸例回日本后获得的官位完全吻合。据此看来,从五品下是唐朝一般授予遣唐使判官级官员的官阶,他们圆满完成使命回到日本的话,在唐朝获得的官阶便能够得到日本朝廷的承认,作为赏功而从出发前的正六位上晋升为从五位下。
    六、小结
    将以上所论略作整理,可以判明井真成不是在唐朝19年的留学生,而是第十次遣唐使的准判官,随同使节入京,在执行国家公务途中逝世,获得唐朝赠官。
    唐朝对外赠官和授官有一定的原则,两者基本对应。对外国使团授官,规定了其在唐朝活动和接待的规格,与唐朝国内的官职序列没有关系。故唐朝给予外国使节的官品皆高,表现出一种礼遇。在唐朝对外授宫中,授予北方、西方国家的一般为武官称号,而授予东亚国家的为文官称号。
    从遣唐使在日本和唐朝获得的官阶来看,两者之间存在着对应的关系。也就是说,唐朝的职官制度,对日本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颇为复杂,需另文探讨。
    就井真成墓志而言,其规格特小,志石尺寸为39.5×39.5cm,甚至小于亡故宫人墓志。(22)志文多为套话,仅171字(缺9字,实存162字),石碑竟余白达四行,占三分之一篇幅,且未署撰者。凡此种种,都表明它是在仓促之中制作的,可以为本文判断井真成身死经过提供佐证。
    解读墓志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不可等闲视之。首先应该对墓志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认真辨别,切不可妄加推测,引套话为依据,弃铭文如敝履,任意取舍。例如,仅仅抽取“强学不倦”四字,就下结论说井真成是留学生,而且在唐朝已经学习了19年,不知从何谈起?稍微读过北朝隋唐史籍,诸如“笃志好学”之类的套话比比皆是,不足为据。
    气贺泽保规说:“墓志中常见套话和相似的文句,一般不用什么难的典故。”一般而言,占墓志大部分篇幅的是死者的生平介绍,叫做“序”,为的是导出结尾的“铭”。铭多采用骈俪、韵文形式,大量用典,讲究音律格式,以寄托生者对死者的追思、悲伤、祈祷冥福之情,是墓志铭的重点所在。只是对今日研究者而言,因为前部分的序保存大量历史信息,更受重视,铭反而被束之高阁。查阅气贺泽氏翻译的井真成墓志,在序的部分漏译“难与俦矣”、“□遇移舟,隟逢奔驷”、“追崇有典”,增加“不幸生病”一句,把“皇上哀伤”译成“非常遗憾”。至于后半部分的“礼也。呜呼,素车晓引,丹旐行哀。嗟远□兮颓暮日,指穷郊兮悲夜台。其辞曰:□乃天常,哀兹远方。形既埋於异土,魂庶归於故乡”,则全部省略。大概是因为属于他所说的套话,不劳翻译。其实,初学者看不懂的恰好就是这些文句,往往跳将过去。气贺泽氏还是应该翻译出来做个示范,也好更加有力地证明解读唐代墓志铭文易如反掌,而不是相反。幸好井真成墓志全文仅有162字,在唐代墓志中属于短而浅显者,不会太费功夫。
    [收稿日期]2009-06-17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