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周书》所见灭商之前的周公(4)
据《柔武》篇记,武王正式即位之年(公元前1050年),武王召见周公,武王说起了文王时期政治成功的原因: 维在文考之绪功,维周禁五戎。五戎不禁,厥民乃淫。一曰土观幸时,政匮不疑;二曰狱雠刑蔽,奸吏济贷;三曰声乐□□,饰女灭德;四曰维势是辅,维祷是怙;五曰盘游安居,枝叶维落。五者不距,自生戎旅。 故必以德为本,以义为术,以信为动,以成为心,以决为计,以节为胜。务在审时,纪纲为序,和均□里,以匡辛苦。见寇□戚,靡适无□。胜国若化,不动金鼓,善战不斗,故曰柔武。四方无拂,奄有天下。 他们认为,不能不耕而望获,以免赋税匮乏;不能收受贿赂,使仇人系狱,疲敝受刑;不能纵情歌舞,贪恋女色,以免劳损心志,毁灭身性;不能依靠权势,依赖祈祷,凭借祭祀;不能游手好闲,安居无事,失去辅佐。如果不禁绝这些,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就会生出军旅之祸。所以,必须以道德为根本,以礼义为办法,以诚信为行为方式,以诚实为计策,以决断为谋虑,以节度为取胜之道。这样,防患于未然,不需要动用军队,战士虽然善战,却不需要战斗,这叫做“柔武”。这样消弭四方的反抗,便能够保有天下。 对于文王的德业,周公十分明晰。据《大开武》篇记,当武王与之谈起如何进行灭商的准备时,周公说: 维文考恪勤战战,何敬,何好,何恶。时不敬,殆哉! 周公也提到要想着其先父文王勤敬谨慎的样子,要像他那样,知道敬重什么,喜好什么,憎恶什么。周公认为,如果不重视这些,就会遇到危险。 周公显然也从文王那里学到了很多的见识。据《小开武》篇记,武王向周公询问灭商的最好的办法,周公又想到其父“文考”。他于是讲出了一番大道理: 在我文考,顺明三极,躬是四察,循用五行,戒视七顺,顺道九纪。三极既明,五行乃常;四察既是,七顺乃辨;明势天道,九纪咸当。顺德以谋,罔惟不行。 三极讲的是天极九星、地极九州、人极四佐(四佐,即天子的前疑、后丞、右辅、左弼);四察讲的是耳、目、口、心所察的颜色、声音、言语、意念;五行是水、火、木、金、土;七顺是指顺天得时,顺地得助,顺民得和,顺财利足,顺得助明,顺仁无失,顺道有功。九纪是指辰以纪日,宿以纪月,日以纪德,月以纪刑,春以纪生,夏以纪长,秋以纪杀,冬以纪藏,岁以纪终。周公所讲,包含了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他希望武王修德待时,把握时机,静观时变,遵从事物发展规律,综合各方面因素,对形势客观预测、判断。 (三)周公早期的思想主张 在武王与周公的谈论中,集中体现了周公的天命观以及政治主张。周人“受命”,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接受了天命,即天命已经转移到了周人这里。从周文王时期开始,周人已经认为殷商已丧失天命,尤其商纣王的残暴肆虐,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即人人都希望殷商灭亡,认为商纣可伐。 周公看清楚了历史大势的发展变化,当武王担心形势会出现逆转的时候,他便以自己对于历史大势的认识加以劝导,安慰武王。周公多次说到“天命”、“天道”,他希望武王的行为要“顺天”、“敬命”。周公认为,周人代商,使周人在殷周之际的变化中生存和发展,是天命所决定的。他们所应当做的,是敬尊天命。当武王被殷商惊吓,从恶梦中醒来时,周公同样劝导武王要敬尊天命,奉顺天命,借鉴历史经验,遵循古道行事。 《逸周书》中有《小明武》篇,其中讲攻人之道说:“凡攻之道,必得地势,以顺天时。”文王时期就十分注意循时而动,武王与周公论及文王之政时还谈到关于“务在审时”的话题。周公也常常说到“时”、“势”等的概念,这其实也是周公天命观的体现。《小开武》篇记周公讲“顺天得时”,又讲“时候天视可监”,是说应当顺势发展,遵从上天的昭示。他反对不顺应时势的做法,反对逆“时”而动,《大开武》篇记周公之言,认为“动不时,民不保”。在武王、周公看来,应当“明势”,应当“应时作谋”,正确估价形势,按照时势行事,主张“时不失”,即及时预见吉凶,以便抓住时机,不轻易丧失机遇。当商纣王成其罪孽时,周公说:“时至矣!”主张立即行动起来。 周公所讲的“天时”、“天视”,都是在全面分析天下各种因素之后得出的判断,与他的所谓“势”相联系。这里的“势”,则是明察天、地、人,顺应社会人心与日月四时等自然规律的综合结果。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