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人物 >

陈寅恪、吕思勉治史风格的异同(8)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学术月刊》 张耕华 参加讨论

(28)周勋初、余历雄:《师门问学录》,第207页,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
    (29)此点严耕望已指出,参见《怎样学历史》,第24-25页。
    (30)严耕望:《怎样学历史》,第239-240页。
    (31)吕思勉:《隋唐五代史》,第74-8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下同。
    (32)吕思勉:《吕思勉读史札记》(下),第1074-107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33)王荣全:《关于唐高祖称臣于突厥的几个问题》,见《唐史论丛》,第7辑,第233页。
    (34)(35)胡文辉:《现代学林点将录》,第162页,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
    (36)由于陈书、陈文及余文在学界的影响很大,学者说起唐高祖称臣突厥的史事真相,总会首列陈寅恪的研究(见《唐史论丛》,第7辑,第224、234页)。其实,从本文引述的材料来看,对高祖称臣突厥史事的肯定,早在宋明,已有学者做出肯定性的论断。陈寅恪的研究,在于称臣突厥事内的诸多细节,如何时开始称臣,谁是主谋等等。
    (37)(38)《隋唐政治史述论稿》,第128、129、141页。
    (39)(40)《白话本国史》,第303、304页
    (41)《读通鉴论》,第670-671页。
    (42)《现代学人与学术》,第186、188、192页。
    (43)《从我学习历史的经过说到现在的历史研究法》,原刊1941年3月16至19日《中美日报》堡垒第160、161、162、163号,现收入《吕思勉论学丛稿》,第58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44)吕思勉:《秦汉史》,第15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45)《南京为什么成为六朝朱明的旧都》,原刊1946年5月5日《正言报》,现收入《吕思勉论学丛稿》,第146、147页。
    (46)吕思勉:《禁奢篇》,见《吕思勉诗文丛稿》,第593页。
    (47)吕思勉在光华大学教授中国政治思想史,课后考试拟的考题之一,便是论翼奉的迁都主张及其对当今现实的意义。原题云:“翼奉谓汉都长安,其制度已趋奢侈,不足以为治,因欲迁都洛阳,果如其说,则今日之首都舍弃南京等旧都会,而别图营建,甚至各省省会亦皆如此,遂足以整饬政界之风纪,而增加其效率欤?试以意言之。”或按吕思勉的意见,南京也非首善之地,罔论明清以来的旧都城北京矣。
    (48)如写于1938年的“蓝霞一首”,胡文辉新加的诗题是“蓝衣社”;同年另有一首“蒙自南湖”,现加的诗题是“黄河花园口决堤”。写于1939年的“己卯秋发香港重返昆明有作”,实是针对“蒋汪分裂”的;1961年“辛丑七月,雨僧老友自重庆来广州,承询近况,赋此答之”诗,是针对当时学术界的“厚今薄古”运动。如此之类,举不胜举。参见胡文辉:《陈寅恪诗笺释》,第110、122、144、756页,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49)李璜《忆寅恪、登恪兄弟》云:“是时寅恪年约三十三岁……但与慕韩相识之后,即时嘱登恪约慕韩与我至寓下或下午五时共同把酒清谈于康德大道街头之咖啡馆中。……寅恪早对日本人之印象不佳,而对袁世凯之媚外篡国,尤其深恶痛绝,并以其余逆北洋军阀之胡闹乱政,大为可忧,因甚佩慕韩内除国贼与外抗强权之论。不过,寅恪究系有头脑分析问题、鞭辟入里的学人,于畅饮淡红酒,而高谈天下国家之余,常常提出国家将来致治中之政治、教育、民生等问题:大纲细节,如民主如何使其适合中国国情现状,教育须从普遍征兵制来训练乡愚大众,民生须尽量开发边地与建设新工业等。”(原刊《大成》第49期。转引自卞僧慧:《陈寅恪先生年谱长编》,第78-79页,北京,中华书局,2010)
    (50)查《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的“论著编年目录”,似未有他撰写的时论文章的刊出。
    (51)《自述》(即《三反及思想改造学习总结》),见《吕思勉论学丛稿》,第743、753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