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本节中地理信息与数据,皆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著:《河西走廊水文地质研究》,(北京)地质出版社,l959年;张维信:《疏勒河中游自然景观》(《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2年第2期,第77-86页);王国栋;《疏勒河流域水利规划简介》(《水利规划》,1996年第3期,第28-33页),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所,《疏勒河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评价报告》(“九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1999年)与刘东生主编《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自然历史卷》(科学出版社,2004年),不一一注出。 【2】俞涵斌、高自厚:《疏勒河名考》,《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5期,第35-39页。 【3】芦草沟是发源于疏勒河冲积洪积扇西缘的一条泉水河,西流经榆林河洪积扇北缘与北截山之间的狭长地带,西北切穿截山子。从其径流来源来看,可以看作是疏勒河出山径流的一部分;当然,其中还应包括榆林河出山径流的一部分。 【4】谭其骧:《汉书地理志选释·敦煌郡》,顾颉刚主编:《中国古代地理名著选读》(第1辑),(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年,第92-96页。 【5】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2册),第33-34页;(第5册),第61-62页,(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年。 【6】冯绳武:《甘肃河西水系的特征和演变》,《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第3期,第125-129页;《疏勒河水系的变迁》,《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第4期,第138-142页。 【7】李并成:《汉敦煌郡冥安县城再考》,《敦煌研究》,1997年第2期,第4l一44页;《汉唐冥水、籍端水、冥泽及其变迁考》,《敦煌研究》,2002年第2期,第60一67页;《河西走廊历史时期沙漠化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 【8】李并成先生于《汉唐冥水、籍端水、冥泽及其变迁考》一文中曾对清代学者的代表性观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可参看。 【9】朱宗元等:《十八世纪以来欧美学者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考察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9年第3期,第53-64页)对此概括较详,可参看。 【10】学界一般认为嘉峪关之封闭在嘉靖初,但实际早在弘治六年后“封关绝贡”已成为明廷处理西域问题的主要指导思想,其对关西之地已基本失去有效控制。田澍:《明代哈密危机述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年第4期,第14-22页。 【11】《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27第22页,云:“(康熙三十五年)命副都统阿南达驻札厄济内、古喇柰、昆都伦、布隆吉尔等处地方侦探。”次年,康熙帝又命“阿南达量率兵马,暂住布隆吉尔等处探听声息”,见同书卷45。以上皆与征讨噶尔丹之系列军事行动有关,盖清初实以布隆吉为关外第一紧要处,文献甚多,不--列举。 【12】《准噶尔史略》编写组编著:《准噶尔史略》,(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52-153页。 【13】以上诸卫所建立时间与沿革参见王希隆《清代关西五卫述论》,《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3期。第95-104页。 【14】清代文献对于疏勒河有“苏勒”、“苏赖”、“苏来”等不同音译,哈拉湖则有“哈拉淖尔”、“哈拉脑儿”、“黑海”等名称,今不再--辨明,一概以疏勒河、哈拉湖称之。 【15】乾隆《重修肃州新志》,甘肃酒泉县博物馆,1984年翻印版,第586页,《靖逆卫·山川、水利、古迹》云:“自康熙五十八年,相度于达里图筑靖逆城,始堰昌马河口,逼水东流分为靖逆东西两渠溉新垦地。”又据同书第459-460页,《安西卫·瓜州事宜》云,雍正末安西兵备道王全臣勘察疏勒河中游河渠,“查靖逆西渠余水及西渠之西大小泉水,俱散漫流人布鲁湖中”,经其引流后仍“尚有靖逆大东渠尾,亦人布鲁湖,弃之无用”。可见靖逆东西二渠俱人布鲁湖。[清]徐松:《西域水道记》卷2《哈喇淖尔所受水》云:“苏勒既会昌马,稍北流分为二支。东支东北流,经玉门县东南腰井子、盐池、黑沙窝诸地,又东北经玉门县东,塔克湾堡西,又东北流至哈沙图境,人于达布逊淖尔,亦曰花海子。”参见《续修四库全书》(第72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02页。《钦定皇舆西域图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24《水一·安西南路》第4页云:“(疏勒河)东北一支行七十里折而北,又分二支,北流六十里出塔儿湾堡之西北境,河流渐细。”两项参照,确有小部分疏勒河水流人花海子盆地。 【16】乾隆《重修肃州新志》第587页,《靖逆卫·山川、水利、古迹》云:“布鲁湖在靖逆西北,宽百余里,长数百里,距柳沟为一百四十里。……湖北出泉数道,东北流经盐池,人于花海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