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舒与中国前封建社会研究(8)
原文参考文献: [1]杜正胜。中国古代社会史重建的省思[J].大陆杂志,1991,(1)。 [2]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夏曾佑。中国古代史[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4]金景芳。周礼大司徒礼记王制封国之制平议[J].人文杂志:增刊,1982. [5]唐嘉弘。略论夏商周帝王的称号及国家政体[J].历史研究,1985,(4)。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8]徐中舒。耒耜考[J].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30,(2)。 [9]徐中舒。论殷代社会的氏族组织[N].工商导报,1951-01-07. [10]郭沫若。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1]赵东玉。商代内婚说驳议[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1,(5)。 [12]徐中舒。论尧舜禹禅让与父系家族私有制的发生和发展[J].四川大学学报,1958,(1)。 [13]徐中舒。巴蜀文化初论[J].四川大学学报,1959,(2)。 [14]徐中舒。巴蜀文化续论[J].四川大学学报,1960,(1)。 [15]杨希枚。论先秦姓族和氏族[J].中国史研究,1993,(1)。 [16]徐中舒。对古史分期问题的几点意见[J].四川大学学报,1979,(1)。 [17]郭沫若。奴隶制时代[G]//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8]常金仓。古史研究中的泛图腾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9,(3)。 [1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2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22]尚钺。先秦生产形态之探讨[J].历史研究,1956,(7)。 [23]王仲荦。春秋战国之际的村公社与休耕制度[J].文史哲,1954,(4)。 [24]吴泽。关于奴隶制社会形成的年代始点途径及标志问题[J].历史教学,1958,(9)。 [25]束世澂。有关古史分期的一些理论问题[J].学术月刊,1960,(9)。 [26]刘毓璜。试论农村公社的过渡性质与中国农村公社的发展[J].南开大学学报,1956,(4)。 [27]李永采。关于古代东方奴隶社会的一些特点及其发展缓慢的原因[J].山东大学学报(历史版),1962,(3)。 [28]徐中舒。论西周是封建社会--兼论殷代社会性质[J].历史研究,1957,(5)。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