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之二)(7)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朱凤瀚 参加讨论

[121]载《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1期。
    [122]载《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4期。
    [123]《殷历谱》,《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1945年。
    [124]屈万里:《殷虚文字甲编考释·自序》(小屯·第二本),台北,1961年。
    [125]《殷虚卜辞研究》,日本弘前大学文理学部中国学研究会,1958年。
    [126]《殷虚卜辞综述》。
    [127]许氏后又有《第五期五种祭祀祀谱的复原》,载《大陆杂志》第73卷第2期。
    [12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129]《燕京学报》第20期,1936年12月
    [130]《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49本3分
    [131]《释殷代求年于四方和四方风的祭祀》,《复旦学报》1956年第1期。
    [132]收入《甲骨文与殷商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133]宋镇豪:《甲骨文"出日"、"入日"考》,收入《出土文献研究》第1辑,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常正光:《殷人祭"出入日"文化对后世的影响》,《中原文物》1990年第3期。
    [134]连劭名:《甲骨刻辞中的血祭》,《古文字研究》第16辑,1990年。
    [135]杨升南:《从殷墟卜辞中的"示"、"宗"说到商代的宗法制度》,《中国史研究》1985年第3期。
    [136]曹锦炎:《论卜辞中的示》,中国先秦史学会第一次年会论文,1987年成都。
    [137]《论殷墟卜辞中的"大示"及其相关问题》,《古文字研究》第16辑,1989年。
    [138]金祥恒:《卜辞中所见殷商宗庙及殷祭考》(上、中、下),《大陆杂志》第20卷第8-10期,1960年4-5月;晁福林:《关于殷墟卜辞中的"示"和"宗"的探讨》,《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第3期;杨升南文见前页注[14]。
    [139]《殷墟卜辞所见商王室宗庙制度》,《历史研究》1990年第6期。
    [140]《殷墟地上建筑复原第六例--兼论甲十三基址与示》,《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65本3分,1984年9月。
    [141]《殷墟地上建筑复原第七例--论乙一及乙三两个基址》,《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66本4分,1995年12月。
    [142]中国天文学史整理研究小组:《中国天文学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143]张培瑜等:《试论殷代历法的月与月相的关系》,《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84年第1期。
    [144]《关于殷历的两三个问题》,郑清茂译《大陆杂志》第14卷第1期,1957年7月。
    [145]载《考古》1990年第2期。
    [146]董作宾:《殷历谱》,《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1945年;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李学勤:《殷代地理简论》,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岛邦男:《殷虚卜辞研究》,日本弘前大学文理学部中国学研究会,1958年;松丸道雄:《关于殷虚卜辞中的田猎地》,《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纪要》第30册,1963年;钟柏生:《殷商卜辞地理论丛》,台湾艺文印书馆,1989年。
    [147]钟氏在选择辞例时注重严谨性是非常正确的。但田猎卜辞资料本身总显得比较粗疏,如该书第93页所举《前》2.44.5辞,在甲、乙、丙三个占卜地点(田猎驻地)各自占卜时间是壬申、戊寅、壬午三日,壬申、戊寅间相隔五日,戊寅至壬午间相隔三日,但似乎不能据此就可以肯定甲至乙地是"需时六日",乙至丙地"需时四日",因为商王究竟何时动身,何时到达都没交待,这样估计两地间距离总有不严格处。即使是钟氏书中30页所举典型辞例也不是没有这种问题,某日在甲地贞今日"王步于乙地",又于某日在乙地贞"今日步于丙地",何以能知道王从甲地到乙地是什么时间到达的呢?未必是两个干支日之差所走的路程。所以利用田猎卜辞作地理研究有较大的推测性,需依靠文献与实际地名相联系,调整相对位置。
    [148]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6月版。
    [149]《甲骨文研究断想--为纪念于省吾先生百年诞辰而作》,《史学集刊》1996年第3期。
    [150]无贞人称"无名组",亦是建立在以贞人为标准基础上的。历组无贞人组,是按与历卜辞字形有共同特征这个因素归为一组的,黄组情况亦近似。
    [151]《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14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版。
    [152] 参见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三联书店1983年版,第53、54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