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明代军事思想简论(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范中义 参加讨论


    明代军事思想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对以往的军事思想有所补充、修正和阐发。
    (一)战争观
    明代军事家认为战争具有双重性:既有救民涂炭,除暴去苛,安定民生的一面,也有妨民残民的一面,因此主张用兵要慎重。
    明代军事家指出,制止战乱的发生有两种手段:一是加强武备,一是安定民心。"治兵然后可言息兵,讲武而后可言偃武","当天下无虞之时,而常谨不虞之戒"[①b]。只有大力进行军队建设才有可能不动用军队,只有大讲武备才有可能不动武。但仅仅靠武备是不够的,无论是反对外敌入侵,还是制止百姓"暴动",安民是最重要的。安民是制止祸乱的根本。要用儒家思想教育百姓,使之皆出道化之下;要减刑罚,薄赋敛,使百姓能生活下去。所以"良吏优于良将,善政优于善战"[②b]。在和平时期,不可重文轻武,也不可重武轻文,文德教育有时比军队更重要。
    进行战争同样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的财力,"国不富不可以兴兵";一是民心,"民不和可不以合战"[①c]。在有的人看来,民心更加重要。人心不归,就是有众多的军队、贤能的将领,也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作战必须以得民心为本。
    明代人对战争的认识,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有所深化。这主要表现在"兵能弭祸,亦能召乱"上。这个"召乱",不是"好战必亡"的乱,而是多多少少看到了战争给百姓造成的灾难,从而引起的祸乱。在制止战争和进行战争的问题上,也多多少少考虑到了"民"。这恐怕是明代以前的人所不及的。
    (二)军队建设思想
    明代人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比较系统的军队建设理论。
    军队是由人和武器武备构成的。明代军事家对这两个方面都注意到了。
    军人是由官和兵构成的。明代的军事家既注意练兵,又注重练将。
    1.练将。
    "练将"一词过去人们没提到,尽管明以前已有培养训练将领的机构武学,但只提出了选拔和任用将领。"练将"一词的提出,本身就表明人们对培养训练将领认识的深化。
    在将领标准上,明代人不是泛泛地讲"智、信、仁、勇、严",而是具体地提出将领应该正心术,立志向,做好人,要有忠君、卫国、保民、爱军、恶敌、光明正大、宽宏大量、廉洁奉公、实心任事、不妒贤忌能、不刚愎自用的品质和作风;要精通兵法,熟悉韬略,具备善于节制、长于指挥的才干;要有广博的学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要有高超的军事艺术,熟悉各种兵器的使用并精通一二种。这些具体而实用的标准,既便于有志为将者去磨炼自己,也便于取将者选拔任用,为前人所不及。
    在培养训练将领上,戚继光提出了既要读书,又要实践的主张。读书要广,既要读品德修养方面的书籍,又要读战策和广博学识的书籍。读书要心体神会,融会贯通,师其意不泥其迹。在读书的基础上还要"履夫实境","置诸桴鼓实用之间"[②c],以便熟悉己情、敌情和山川之形,学习、运用兵法,增长才干;通过"实境"考察将领,然后根据德、才、识、艺的不同,委以相应的职务。这些又是发前人所未发。
    在选拔任用将领上,强调"不以远而遗,不以贱而弃,不以仇而疏,不以罪而废"[③c],不论门第,不求全责备,反对用世将,用私人;强调审之要严,用之要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不监兵,不中制,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