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对《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的回答(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杨志玖 参加讨论

应当承认,伍德博士这些说法有些是可以接受的。穆尔、伯希和在为《马可波罗寰宇记》写的《绪言》中也有类似说法。他们指出,马可书的真版(原版)是个奇异复杂的问题。此书可能流行一时,颇有声誉,但这一声誉不仅未使它得到珍藏保护,反而毁坏了它,以致没有一本遗存的稿本称得上是完整的或正确的。不仅如此,经过检查的稿本中,都有一些错误和遗漏;似乎这些稿本都来源于一个稿本,但非原稿,而是一个早已残坏的稿本。我们甚至不得不承认,即令原稿完整,也可能有(实际上也有)一些严重的未经改正的笔误,它是用粗陋的、夹杂着不少意大利文的法文写的,连当时译者也有些困惑难解。因而每个抄写者由于受其个人观点和切身利益或意图的影响,从一开始就自以为是,对该稿加以省略、摘录、意译,造成不少错误和错译。结果是,在我们检查过的近120部稿本中,没有两部是相同的,这并非夸大其词[9]。
    双方在认为原稿已佚、现稿有误这一点上,意见是一致的。但着重点不同:前者强调的是,现存稿本是后人增添的;后者则认为,现存稿本有许多遗漏和错误。前者的目的在于否定马可书的真实性;后者的目的在于填补该书的缺遗和订正其错误。因而,前者写了一本否定马可波罗到过中国的书;后者则综合各种版本,出了一部百衲本式的《马可波罗寰宇记》,并写了一部极有功力的《马可波罗注》。孰是孰非,应由事实来说话。
    阿合马被杀事件,仅见于拉木学(G. B. Ramusio 1485-1557年,也译赖麦锡)意大利文译本。如前所述,此本最接近历史真相,伍德博士却对拉木学本横加指责。意大利马可波罗研究专家拜内戴托教授(L. F. Benedetto)仔细分析了拉木学版本,他认为该版是在意大利历史学家皮皮诺(Fr. F. Pipino,一译劈劈奴)的拉丁文译本基础上并增以其它稿本的重要记载而成[10];穆尔、伯希和引用拉木学的原话说,他从友人处借到一本古老的拉丁文稿本,与其它稿本比较后,认为可能是从马可波罗的原稿中抄来的。他以此为底本并参照其它稿本编成一书。穆、伯二氏对此版本极为重视,指出阿合马被刺事件为本版独有,至关重要[11]。伍德博士则认为,拉木学本与皮皮诺本很不相同,他增加了许多生动夸张的故事,所述波罗一家返回威尼斯事,犹如阿拉伯的《天方夜谭》;他增加了许多不见于现存版本中的章节,虽然有趣却令人困惑,而且都不像出自马可波罗或鲁思蒂谦诺之手。她说,拉木学可能认为这样做会帮助其主角使其书更为丰满和有趣(第45-46页)。
    但是,对于仅见于拉木学本的阿合马被杀事件,她却未能指出是拉木学个人增添的,只是说,这是重述尽人皆知的故事(第137页);或说,马可记此事件之不清是由于他未见此事,最依靠阿拉伯或波斯史料(第146页);或说,这些二手资料也许不是马可本人之误而是别人所为(第147页)。总之,没有明确点出拉木学之名。如前所述,马可记此事之明确仅次于汉文记载,若非其本人在大都,是不可能得到这一消息的。
    当然,马可的书经过后人辗转抄写,笔误、遗漏、增添等情况也可能有[12],但总是少数,不会影响本书的主体结构和内容,更不会抹煞本书的真实性。伍德博士和其他怀疑论者,也没有举出任何确切的资料证明此书是抄自阿拉伯、波斯的书或导游手册,只是做了一些揣测或推论而已。
    四、漏载释疑
    要求一部旅行记或地理志事无巨细、小大不弃一一记录下来,是一种不切实际的苛求。以此为标准判断一本书的真伪,未免过于轻率。伍书却恪守傅海波教授的成规并加以发展,写出专章,指责马可波罗所漏记的事物。
    (一)瓷器马可波罗讲到福建刺桐(泉州)附近有一名Tingiu城出产一种碧蓝色(azure)瓷器,远销世界各处。这说明马可书中已提及中国的瓷器。伍书(第65-66页)却以伯希和对Tingiu的勘同(认为是浙江的处州,见其马可书注第856页--引者)及把azure认为是青瓷器色,都与Tingiu这一地名对不上号,而断言茶、瓷器、妇女缠足三者都被遗漏而令人困惑不解(第75页)。难道她真认为马可波罗未谈到中国的瓷器吗?这倒是个新发现!
    (二)印刷伍德认为马可波罗提到纸币,但未提印刷术(第68页);又说,马可讲到行在(杭州)风俗时,提到人死后其亲属用纸制人、马、骆驼、奴婢的像和纸币等焚烧以殉,但未说明这些是印刷品;马可所经城市如福建为印书中心,杭州有书商聚集的橘园亭等,马可皆未述及(第70-71页)。按,马可波罗曾多次提及纸币,当时纸币是印刷品,当然说明对此并不陌生。但他是商人子弟,正如伍书所说,他是以商人的眼光,习惯于注意商品情况如珍贵产品及货币价值等,与作为传教士的鲁布鲁克不同(第64页)。当时欧洲还没有印刷术和印刷品,怎能要求他说出印刷术这一名称呢?
    (三)汉字她说,传教士鲁布鲁克的《东游记》中,曾提到中国字(汉字)的写法,但马可书中却未提及汉字。意大利学者奥勒斯吉(Leonardo Olschki)对此事的解释是,像马可波罗这样缺乏文学的或精神方面创造力的外国人,很难接近或接受中国的语言和文字。伍书反驳说,很难想像,在一个发明了纸而文字又极受崇敬的国家中,一个自称在元朝做官的外国人,竟会不注意蒙古和中国的书法或对之毫无兴趣(第69、70页)。按,此说与实际情况不符。据《元史·崔斌传》,至元十五年(1278年)时,江淮行省的官僚(当指蒙古及西域人--引者)竟"无一人通文墨者"。元末文人叶子奇著有《草木子》,他在《杂俎篇》中说:"北人不识字,使之为长官或缺正官,要题判署事及写日子,七字钩不从右七而从左土转,见者为笑。"当然,有些蒙古人和西域人还是读书识字的,不过为数不多。当时在各官府中一般设置翻译人员,有译史,从事笔译,有蒙古译史和回回译史(为西域人翻译);有通事,从事口译,蒙古语称怯里马赤。因此,不通汉语或汉文并不妨碍一个外国人在中国从事各种活动。至于拿马可波罗和鲁布鲁克相比,更是不伦不类。后者是学识渊博的天主教士,他不但注意汉字,也提到吐蕃(西藏)人、唐兀(西夏)人和畏吾尔人的书写方法,这是一个学者的眼光和兴趣。马可波罗是商人,他关心的是各地的物产、工商业和一些奇风异俗。以他的文化水平,很难顾及文字尤其是难识的汉字,虽然他在使用纸币时也会看到上面印的汉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