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对《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的回答(9)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杨志玖 参加讨论

伍德博士在《结语》的最后一段,对《寰宇记》作了一个总评。她说,虽然她认为马可波罗足迹最远不过他家设在黑海与君士坦丁堡的贸易站,但《寰宇记》仍不失为了解中国的有价值的信息来源,把他和阿拉伯、波斯、汉文文献结合对照,在总体上(虽不在细节上)仍有印证作用。这倒是公道话。可惜在否认马可波罗到过中国的大前提下,这几句话已失去分量,不为人所注意了。
    马可波罗到过中国,这是本文对伍德博士书的回答。
    注释:
    [1]傅文题为Sino-Western Contacts under the Mongol Empire(《蒙古帝国时期的中西接触》),刊于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Hong Kong Branch, 6.1966.Hong Kong, pp.49-72.其中指摘马可波罗的文字不过一页。克雷格·克鲁纳斯(Craig Clunas)在英国泰晤士报(The Times)1982年4月14日《中国增刊》(China Supplement)上发表The explorer's tracks(《探险者的足迹》),文中引用了傅海波教授的文章,认为马可波罗曾看过某种波斯的《导游手册》。1982年7月号《编译参考》有杨德译文,改题为《马可波罗到过中国没有?》。笔者在1982年第10期《环球》发表《马可波罗与中国》一文,对克氏文提出质疑,收入《元史三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27-132页;《马可波罗介绍与研究》,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版,第52-58页。
    [2]Henry Yule: The Book of Ser Marco Polo或Travels ofMarcoPolo,初版于1870年,再版于1874年,三版经法国学者亨利·考狄(Henri Cordier)修订补证于1902年,其修补处俱附有考狄缩写签名。本文引用者为1929年重印的第三版,上册Introduction, pp.110-112,并参考张星烺汉译《马哥孛罗游记导言》,第239-244页。
    [3]Francis Woodman Cleaves: "A Chinese Source Bearingon Marco Polo's Departure from China and a Persian SourceonHis Arrival in Persia",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V.36, pp.181-203 (Cambridge, Mass. 1976)。
    [4]见拉施特《史集》第三卷,余大钧据俄文泽汉译本,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261-262页。
    [5]A. C. Moule:The Murder of Acmat Bailo,原刊于英国亚洲皇家学会华北分会1927年上海版,收入其Quinsai with other Noteson Marco Polo, 1957年剑桥大学版,第79-88页。伯希和:Notes on Marco Polo第10-11页Acmat条,第236页Cenchu条,第870页Vanchu条。
    [6]J. A. G. Boyle:The Successors of Genghis Khan, pp.291-292.周良霄汉译本《成吉思汗的继承者》,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54-356页。《史集》第2卷,余大钧、周建奇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344-345页。
    [7]据个人所见,专著有Leonardo Olschki: Marco Polo's Asia(英译本),Berkeley 1960年版,此书共460页。中文著作有张星烺著《马哥孛罗》,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共81页;余士雄著《中世纪大旅行家马可波罗》,中国旅游出版社1988年版,共171页。其它小册子不计。论文有余士雄主编《马可波罗介绍与研究》,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版,选收较有价值的论文37篇(内有译文3篇),全书446页。
    [8]伍德书第7章第50页注4,引M. G. Capuzzo,"La Lingua delDivisament dou Monde di Marco Polo. 1,Morfologia Verbale",Biblioteca degli Studii Mediolatini e Volgari (newser.) V, (Pisa, 1980), p.33。伍书第159页。
    [9][11]Marco Polo, The Description of the World, TheIntroduction, p. 40.
    [10]Marco Polo, The Description of the World, TheIntroduction, p. 40。亨利·玉尔说,皮皮诺为意大利波罗那市人,天主教多明我(Dominican)派修道士,曾著法兰西史,拉木学称皮氏拉丁文译本在1320年写成,又有人称其译本曾经马可波罗本人审订,但玉尔未予肯定。见其英译本《马可波罗游记》导言第95页,张星烺《马哥孛罗游记导言》第207-208页。
    [12]伍德举出马可书中最末篇记那海(Nogai)战败脱脱(Togta)事,谓此记事仅见于托莱多(Toledo)译本(即Z写本--引者)。据拉施特《史集》,此役在1298-1299年间,因而不可能为马可及鲁思蒂谦诺所知,除非将马可书《引言》所称其书写成于1298年之说打一折扣。此必系对原版之"增改",可见早期即有不少对原书之"增改"与错误之添补云云。按,那海与脱脱之战不仅见于Z写本,其它版本亦有记载,但不及Z写本之详赡。亨利·玉尔在此战役注释中已发现此事发生于1298-1299年,而对马可此时已在威尼斯,认为难以处理(玉尔书第2册第498页)。穆尔、伯希和《马可波罗寰宇记》第489页加注说,此段似欲脱拉不花(Tolobuga,为那海所杀--引者)之二子有一幸福结局者所为,据史家言,此系事实。也有人认为有后人增添的可能。我国学者冯承钧指出,脱脱、那海第一次战争"在波罗还国之后,殆为出狱后续有所闻补述之语也"(《马可波罗行纪》下册,第840页),可供参考。总之,无论此情节系个人续补或他人所加,在马可全书中也仅此一例,且系记波斯史事,不能证明马可波罗未到中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