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内三军百姓奏请表 2.归义军节度左都押衙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御 3.史大夫安怀恩并州县僧俗官吏兼二州六镇耆 4.老及通颊退浑十部落三军蕃汉百姓一万 5.人上表: 6.臣某乙等言:臣闻五凉旧地,昔自(是)汉家 7.之疆;一道黎民,积受旧唐之化。地 8.邻戎虏,倾心向国输忠;境接临蕃, 9.誓极皇恩之德。臣某乙等,至欢 10.至喜,顿首顿首。臣本归义军节度使张 11.某乙,自大中之载,伏静河湟,虏 12.逐戎蕃,归于逻娑。伏承圣朝鸿 13.泽,陇右再晏尧年;玄德流晖, 14.姑臧会同舜日。逐乃束身归阙, 15.宠秩统军;不在臣言,事标唐史。 16.尔后子孙相继,七十余年,秉节龙沙 (后缺)[(28)]这篇奏请表与P.3633《辛未年(911年)七月沙州耆寿百姓等一万人状上回鹘可汗》相去不远,P.3633号状文中有相似语言:“至大中三年,本使太保起敦煌甲〔兵〕,趁了却吐蕃,再有收复。尔来七十余年,朝贡不断。太保功成事遂,仗节归唐,累拜高官,出入殿庭,承恩至重,后〔构〕深疾,帝里身薨。子孙便镇西门,已至今日。”[(29)]故知安怀恩等上的奏请表是金山国时期的作品。那么这个奏请表是上给回鹘,还是上给张承奏,抑或上给后梁的。我们从奏请表的内容看,是安怀恩代表敦煌军民上给后梁中央的。为什么张承奉不出面而表文又盛称张氏归义军的功绩?可以推测这是张承奉支使安怀恩以敦煌僧俗及二州六镇十部落三军蕃汉百姓的名义写给后梁的奏请表,表文可能是请后梁册封其为西汉金山国王。从这一点看,在张承奉建立西汉金山国的过程中,安怀恩等一批粟特人高级官员是其主要支持者。 到曹氏归义军时期,从敦煌文书记载看,担任各级官吏的人更多。P.2814号收有《后唐天成三年戊子年(928年)三月都头知悬泉镇遏使安进通状》七件,有报告平安状,有汇报军情,也有献贺土物,亦有请修神庙的,他率领的有游弈使罗钵衲等一批胡姓军人,所修之右迹神庙“彩绘诸神,以保河湟永固,贼寇不届于疆场。护塞清宁,戎烟陷灭,潜异境□,乃丰登秀实,万姓歌谣,有思神佛早觉”。[(30)]所绘诸神,当即祆寺所画神主,神佛之神当指祆神。是知安进通领的一批粟特军人驻守悬泉镇后,即在这里修了祆庙,祆教也影响到这一地区。敦煌粟特人也是军队中的主要力量。P.3294《将龙兴颜等队下名簿》记载到七位将,其中将安荣子是粟特人。记载兵168人,其中30人是粟特人,占了近五分之一。安进通修祆寺说明他率领的军队中粟特人占了多数,抑或以粟特人为主。 P.3721《己卯年十一月廿六日冬至目断官员》记载有翟使君、安来兴、安速朱丹、翟永吉、何温末、安陁似、曹祐昌、曹通顺、翟定君、史保盈、安富昌、翟文进、安愿长、翟善宾、康再升、曹清儿、贺安住、康愿通、翟南光、康德友、康保定等一批粟特等胡姓官员。S.4700、S.4121、S.4643《甲午年(994年)五月十五日阴家小娘子荣亲客目》记载除翟使君外,还记载罗镇使、曹都头、安都知、曹顺兴都头及弟都头、曹顺昌都头、翟保兴都头及衙推。S.3942《荣亲客目》记载有翟衙推、安家、安国寺大曹家、罗镇使、曹祐顺都头、曹会长都头。其曹会长又见载于S.4703《丁亥年六月七日买菜人名目》中。翟使君名又见S.5039《年代不明诸色斛斗破用历》“麦二十硕二斗,还翟使君仓用”。在年代相近的P.3440《丙申年,(996年)三月十六日见纳贺天子物色人绫绢历》记载有安都知、罗县令、曹都知、都头安珂敦、翟衙推、翟县令、曹安定都头、曹库官、曹都知等。从上引文书所列官名看,粟特人安氏仍保持着原来的势力地位,但是康姓粟特人任职明显减少,而曹、翟、罗等姓发展起来。这说明粟特人及西域胡姓人中,他们在归义军政权中势力发展也是不平衡的,不是始终如一保持着衡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