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P.2054号记载曹都衙及押衙曹延定。S.2214《年代不明纳支黄麻地子历》记载有石判官。P.3396《年代未详(10世纪)沙州诸渠诸人粟田历》记载有安虞候、米判官、安判官。P.4084《后周广顺二年(952年)三月平康乡百姓郭憨子牒》记有安都头。S.374《宋至道二年(995年)王汉子等陈谢司徒娘子布施》:“何都头手上领得雍归麦替麦十五车”,何都头,可能是雍归镇遏使。S.6981《辛酉年至癸亥年入破历》记载有米都头,S.1519《辛酉年某寺诸色斛斗破历》记载有曹县令,P.4909《辛巳年(981年)十二月十三日后诸色破用历》记载有史判官。S.4120《壬戌年--甲子年布褐破历》记载有曹乡官。P.3412《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十月都头安再胜、都衙赵再成等牒》记载有都头安再胜。P.3146《辛巳年(981年)八月衙前子弟州司及翻头等留残祗衙人数》记有押衙安愿成、安全子、何员昌、何再定等。 莫高窟供养人题记中也记载了归义军政权中任职的一批粟特人:第129窟记载有衙前正兵马使安国财、御史中丞安□□、衙前正十将安憨子、御史中丞安辛实、衙前正兵马使安再成、节度押衙知左右厢绘画手安存立等,[(33)]一个家中出了这么多官,足以与敦煌诸汉族大姓相抗衡。不同之点,安氏中以某种技艺出众而被擢升为官员的人是诸大姓所没有的。98窟有节度押衙知左厢行营虞候安盈毃、节度押衙安面、节度押衙安□□、节度押衙安和员、节度押衙康杜三、节度押衙史留住、节度押衙知右五将头米和清、节度押衙曹安宁、节度押衙罗守忠、节度押衙知右厢子弟虞候翟荣昌、节度押衙四大马口使曹国昌等。[(34)]196窟有兵马使三十将何□慎等。[(35)]从中可以窥视出粟特人在归义军政权中任职的一般情况。 四关于唐五代归义军政权中粟特人的几个问题探讨 唐五代归义军政权是张氏为主敦煌大姓与安氏为副的粟特人联合推翻吐蕃统治者后建立的区域政权,在这种背景之下,敦煌的粟特人同汉族大姓一样,都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大姓豪宗,以一种变相的大姓豪宗的家族方式在敦煌文书中出现。敦煌文书出现的康家、安家、史家、曹家反映了当时敦煌社会对他们社会地位的认可。他们这种新门阀的大姓政治,主要表现在政权中高级官员的家族控制性加强,以安、康两姓最为突出。 安氏在吐蕃统治时就很有势力,同汉族大姓一样,爬上敦煌统治的最高阶层,有安都督、安判官等官职。归义军建立中,安景旻同张议潮一起收复敦煌及河西诸州,主要背景是吐蕃时张氏与安氏建立联婚为表象的政治联盟。故大中五年安景旻作为粟特人代表遣使入朝,被唐中央授予归义军节度副使兼御史大夫,这在当时是非常崇高荣耀的职位。乾宁年间有都押衙安再诚,金山国时期有左都押衙安怀恩,归义军后期的安都知,而任都知兵马使的有在后晋、宋至道年间的两位。担任都头、押衙之类官职的人更多。这种连续性地担任都衙之职,无论这种官职是安家势力控制,还是归义军最高统治为争取粟特人的支持而有意授予,都说明安氏家族一直处于归义军政权的上层,带有一种家族政治特色。高级官吏是这样,低级官吏也是这样。如第129窟所反映的,安国财任衙前正兵马使,其子以某官兼御史中丞,孙安憨子任衙前正十将,安再成任衙前正兵马使,安永存任节度押衙知左右厢绘画手。安再成即安再诚。常乐县令安再宁、长行安再晟等可能皆是家族子弟。故推测安再诚祖父参与了归义军建立时的一系列战争,他爬上都押衙之位与安氏家族的影响分不开。 康姓同安姓一样,在吐蕃统治政权中亦具有很大影响,担任着都督、部落使、判官等官职,在张议潮收复敦煌的斗争中,康通信、康使君自始至终都参加了收复河西的历次战争,即所谓“三场入战,八阵先冲”,号称“族氏豪宗”,康通信被任命为删丹镇遏使都知兵马使,负责凉州西界的番禾、删丹防区。而康使君因战功擢升瓜州刺史,有保境安民屏卫敦煌之责。同时在归义军中任职的还有肃州防戍都营田康使君,是肃州防区的军事长官。尔后有康端公等。从P.3234等号记载后晋时敦煌有位非常活跃的康指挥,其父为康都头,是知敦煌康氏家族也是世代归义军政权的高级官员,带有家族政治色彩。 其余米、史、曹、石等粟特诸姓,其任职情况虽然不像安、康二姓表现得那样明显,但或多或少都带有家族世代为官的特征,与敦煌诸汉族大姓,索、李、宋、汜、阎一样,形成汉族诸大姓与粟特新出现大家族共同把持政权的情形,用家族政治来维系归义军政权的生存与发展。各自代表本民族家族的利益,达成一种表面联合的局面。虽然归义军政权的领导权控制在汉族手中,但政权结构却是多民族的共同组合。有些地方像寿昌镇、悬泉镇等,后来完全被粟特人控制,归义军使衙所属诸司更是这样。因此,我们认为归义军政权是以汉族为主体,以粟特人和西域诸胡姓、吐谷浑为辅建立的多民族成分的联合政体。 其次,归义军政权中的粟特人始终带有经营商业、手工业的特色。敦煌研究院藏、P.2629《归义军衙内酒破历》记载“安宅官家顿酒半瓮”,“北宅酒一斗”,“西宅用酒一瓮”。此安宅官即P.2703《壬申年(972年)十二月故都头知内宅务安延达等状》之安延达。状文记载西宅、北宅、南宅宅官宋住宁、慕容祏子、张庆通领羊毛数。状文亦有抹去文字“宅官延达”字样。由此我们推知,归义军时期的宅官是官府手工业机构,主要从事毛、麻、绵类纺织工作,宅官是设在诸宅之工匠总管。归义军以安延达负责手工业管理,毫无疑问,作为粟特人的安延达在这方面具有超出常人的技术。节度押衙安再盈学兼中西,“习耆婆秘密之神方”,“效榆附宏深之妙术”,“指下知六情损益,又能起死回生,声中了五藏安和,兼乃移凶就吉”,因医术高超,由前正兵马使擢升节度押衙。[(36)]敦煌的粟特人保持经营传统,吐蕃时丝绵部落、行人部落都有大量的粟特人,康秀华是位经营胡粉生意的巨富胡商。到归义军时期,政权中任职的各级粟特官员,仍保留着这一本色。在出使的使团、商团中,粟特人充斥其间,有时出任使头之职,像伊州使头康员奴,他本人是归义军政权中的押衙,而出使的使团本身人员庞杂,带有明显的商业色彩,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是随使商人。故在敦煌的归义军粟特官员,有相当一部分兼营商业,像P.2049号记载到的安乡官,向净土寺出卖水银,说明他是位兼营水银生意的粟特人,在任职乡官之后,仍然没有丢弃原从事的商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