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秘密会党兴起的状况 十八世纪是秘密会党兴起与初步发展的时期。这时,产生了著名的洪门(天地会)及其分支,出现了青帮的早期组织--粮船水手行帮及哥老会的前身--四川的啯噜。 秘密会党的兴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酝酿过程,它是由异姓结拜弟兄的组织逐步发展演变而来。结拜异姓弟兄,在我国由来已久,在元末明初,已在民间广为流行。产生于那时的章回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中有关异姓结拜弟兄的描写,便反映了民间的这种习俗。到了清初,汉族人民常常利用结拜弟兄这种方式,组织力量,进行反清武装斗争,因而早在顺治初年便遭到清政府禁止。“国初定凡异姓人结拜弟兄者,鞭一百”。②其后,利用结拜弟兄的形式进行反清武装斗争的活动,愈演愈烈,清政府便加重了对违犯者的惩处。顺治十八年规定,“凡歃血盟誓,焚表结拜弟兄者,著即正法”。③康熙年间,又进而把结拜弟兄的活动,列入政治性案件。但是,异姓结拜的活动愈演愈烈。如康熙三十五年吴球、朱佑龙等在台湾结盟,“约期起反”。康熙四十年刘却等人“歃血为盟”,起兵反清。康熙四十六年浙江嵊县张念一弟兄纠人结拜,以朱三太子相号召反清。康熙六十一年台湾朱一贵等人歃血结盟,聚有千人反清,一度占据台湾全岛。有的结拜组织,人数众多,甚至达三、五百人,规模相当可观。不过,整个康熙年间的异姓结拜组织,尚未出现会名,直到雍正年间,才开始“立有会名”,出现了“父母会”、“一钱会”、“铁鞭会”、“铁尺会”等会名。乾隆初年,又出现了关圣会、子龙会、小刀会、边钱会等名目。也就是说,已经从一般的结拜弟兄,发展成“树党结会”的会党了。乾隆二十六年,福建漳浦高溪(今属云霄)僧人万提喜即洪二和尚创立的天地会,则把异姓结拜弟兄组织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天地会不但立有会名,而且出现了隐语,如以“五点二十一暗隐洪字”;暗号为“三指诀”,即“大指为天,小指为地,接递烟茶俱用三指”,使同会之人一见便知。天地会的出现,标志着秘密会党已发展成熟。 青帮早期组织--粮船水手行帮的形成,也是清代秘密会党兴起的重要标志。粮船水手行帮的形成,同清代漕运的发展和秘密教门罗教在水手中的流传,密切相关。 明清两朝政府,为了满足皇帝和京城各级官员俸禄的需要,每年把从浙江、江南(江苏、安徽)、江西、湖广、山东、河南等省以田赋形式征收的粮米,通过京杭大运河运来北京。清代前期运河畅通之时,每年往来于运河上的粮船,多达六、七千艘,运到北京的粮米,达百万余石。运输如此大量的粮食,需要众多的水手和纤夫。清初沿用明制,仍由运粮军人承运。康熙中叶以降,改为民运,主要招收山东、直隶等省的破产农民充当水手和纤夫。清政府为了便于对漕运的控制和管理,设有专门的机构,由专人负责,并且把粮船按省分帮,每一省之内又分为若干个分帮。不过,最初“帮”仅仅是一种劳动组织,并不具有帮会或秘密会党的性质。 由于粮船水手的劳动带有集体性质,不仅驾船航行如此,通过闸口更需要各船纤夫们通力合作,遇到狂风恶浪和危险时,也需要互相帮助与救援。水手的经济利益,也要求他们彼此团结互助。按照清政府规定,一旦因翻船等原因造成粮米损失,要由运丁、水手们共同赔偿。另外,水手们按政府规定在船上所带“土宜”,即夹带的私盐、私货,其购入与销售,均非个人所能进行。总之,水手、纤夫们劳动的集体性与共同的经济利益,要求他们团结互助。这就使水手的船帮,具有互助性。而粮船水手帮向秘密会党转化,则同罗教在水手中的流传有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