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林科夫还实际否定了几个月前他在党的十九大上所作报告中关于在苏联“粮食问题已经最终解决了”的结论,坦率承认“农业中的一些重要部门落后”,“农民按劳动所得的现金、谷物和其他产品很少”,“牧畜业还远没有充分满足人民对于肉类、蛋类和其他牧畜业产品的日益增长的需要。”“马铃薯和蔬菜的生产也严重落后,不能满足对城市和工业中心居民的供应”。(15)他代表政府和党中央宣布了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国家将提高农民必须上交的肉类、奶类、羊毛、马铃薯、蔬菜的价格;高价收购农民额外交售的谷物、肉类产品;纠正过去限制农民发展自留地及个人副业的偏差;修改对农民的税收及征收制度;大大降低农民个人副业交售义务标准,将每一户农民的现金税平均约减少二分之一,并把过去几年中没有付清的农业税款完全取消,此外,还提出了国家将增加投资以发展农业机械化、电气化生产以及培训农业技术干部方面的若干措施。如果实现上述措施,将使农民在1953年就可以增加收入达130多亿卢布,若按全年计算则将增加200多亿卢布。(16)马林科夫关于发展农业的新举措受到广大农民热烈拥护,农民多年来首次有了轻松感,以至在老百姓中开始出现一种传闻,甚至说得有根有据,认为马林科夫是列宁的“外甥”或者甚至是列宁的“养子”。(17) 2、开始触及经济改革方面的问题 当然不能说马林科夫当时已意识到必须改革在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这个改革是赫鲁晓夫始于1957年,但马林科夫已触及到经济改革方面的问题。他说,为了解决在工业、农业方面提出的新任务,“必须把我们所有对经济和组织工作提到新的、要高得很多的水平”,“彻底提高政府和经济管理机关一切环节的工作的责任和效率”。(18) 从1953年4月起,陆陆续续对经济管理体制采取若干局部性的改革措施。主要内容包括: 1)下放部分中央权力,扩大各主管部、地方及企业的部分权限。1953年4月和1955年5月,苏联部长会议两次决定把原属于部长会议和国家计委的一些权力下放给各主管部;(19)扩大了加盟共和国在计划编制程序、拨款制度及分配多余的自由流动资金等方面的权力,把部分过去由中央主管的企业下放给加盟共和国,1954-1955年共下放了1500个企业;(20)增加了企业经理(厂长)在季度范围内可以变动设备和制品(但不包括主要产品)及生产计划,在完成国家计划后可接受其他企业和组织的定货等方面的权力,(21)等等。 2)精简行政机构、缩减行政费用。1954年10月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决议,要求裁减行政管理机构,克服官僚主义、文牍主义,提高工作效率,改进统计和计划、核算工作,预计使苏联46个部和主管机关撤销200个管理总局和独立处、147个托拉斯、93个地方管理局、898个供应组织、4500个各种办事处以及包括中央部到各管理总局、独立处的4000多个下属单位;要使全国报表减少三分之二、企业和经济组织的定期会计报表减少二分之一,国民经济计划指标数量减少46%,等等。(22) 3)加强企业经济核算制、改进银行信贷工作。“斯大林模式”下的企业生产不计成本,吃“大锅饭”现象严重。“新方针”要求必须改进企业的工作,特别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赢利率和劳动生产率、加强经济核算和经济刺激方面的工作。为达此目的,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决议必须改进银行的的信贷工作,对亏损企业予以制裁,即不能象以前那样继续给以优惠贷款,对企业在降低生产成本、经济核算方面实行监督。(23) (三)对外政策方面 1952年9月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出版, 重申这几个观点: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总危机仍在加深;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要消除战争就必须消除帝国主义。(24)这几个论点构成了当时苏联外交政策的主要理论基础。(25) 马林科夫上台执政后,随着国内政策的调整,对外政策也有相应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在对外政策理论方面,马林科夫首次提出了“由于热核武器的出现将毁灭世界文明”的观点。1953年初,美苏氢弹相继爆炸成功。1953年3月12 日马林科夫在莫斯科的列宁格勒选举区选民会上谈到:在现代战争手段下爆发新的世界大战“将意味着世界文明的毁灭”。(26)他第一次提出了这样一种可能性:一场未来的世界大战将使交战双方没有胜者、负者区别,因此继续军备竞赛是没有意义的。且不论核战争是否真能毁灭整个世界文明,但继续追求那种能把对方毁灭10次20次的军备竞赛不仅没有意义,其经济力量也承担不起。从这个角度看,马林科夫提出的论点就具有一定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