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冲击“斯大林模式”的首次尝试(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世界历史》 吴恩远 参加讨论

2、尽管这一次“冲击”很快夭折,但仍在短期内取得一定成绩:它使1953 年苏联消费品的生产增长率多年来第一次超过了重工业生产增长率,该年消费品增长率为12.4%,重工业为11.8%;(33)国家开始考虑改善人民生活福利状况,1953-1954年,国家预算中用于人民消费的拨款数目增大,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4.4%上升到51.2%,而用于投资的部分从28.7%降至25.5%。减少了国防费用,军备拨款从12.7%降至10.3%。(34)在1953年和1954年两次降低了消费品价格和食品价格,面包下降10%,肉类降15%,蔬菜和葡萄等降50%,衣服14%,皮鞋8%,甚至香水也下降10%。由于国家提高了农产品收购价格,1952年到1956年农民的现金分配款增加了两倍以上,从12亿4千万卢布增至42亿2千万卢布。(35)。这不仅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更使人们看到“冲击”的效果,推动了以后一次次经济改革高潮。
    3、从这一次对“斯大林模式”冲击的方面来看,政治上提出反对“个人崇拜”,主张党的集体领导原则、平反冤假错案,健全法制;经济上要求改变不合理国民经济结构和过份集中的管理体制,注意运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并提出经济发展最终目的是改善人民生活;外交上重申列宁关于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的政策,主张对核大战有新的认识……等等。尽管这些主张是零碎的、不成体系,但确实击中“斯大林模式”要害。更重要的是,它为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各国相继发生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苏联后来在1957年、1965年和1979年所进行的三次规模较大的经济改革运动,也保留甚至发展了这一次“冲击”的某些方面的措施,如在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上更加注意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把改革重点放在改变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和扩大企业自主权;注意强调运用市场、价值规律等经济杠杆等等。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是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的。
    相反,由于当年苏共领导错误地批评马林科夫“试图改变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原则,使得其后的苏联领导人始终不敢突破这一“禁区”,不敢试图降低军备竞赛的水平。由此造成几十年来苏联国民经济结构畸型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根本改善,庞大的国防开支最终也拖垮苏联经济而给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当初继续沿着“冲击斯大林模式”的路子走下去而不是粗暴地中止对这条道路的探索,或许历史的发展会呈另外一种样子。可见,由于苏共领导对此问题的错误处理而使苏联丧失了一次历史性转折的机会。冲击“斯大林模式”失败的原因:
    第一、苏共党内长期形成的教条主义思想妨碍对社会主义改革道路的探索
    从三十年代以后,苏共领导逐渐抛弃了列宁时期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又能结合本国实践灵活运用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如十月革命的发动和新经济政策的施行便是这条思想路线的体现),思想认识日趋僵化,教条主义盛行。其主要危害在于:1)把马列主义一系列原理僵化凝固化。例如在1929年前后,斯大林就以列宁说过“新经济政策的施行不是永久的”为由,不顾新经济政策在客观实践中的巨大效益而强行中断了新经济政策。苏共领导指责马林科夫“新方针”的一条主要罪名就是“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新方针”,仅此一条就足以致其于死命了;2)把党的领袖人物“神化”。在斯大林后期,对其“个人崇拜”已达极点。例如1950年2月17日《真理报》报道:“如果你想找一个正确的决定--你就想一想他、想一想斯大林,你就会找到这一决定……斯大林说什么,就意味着人民在想什么。(36)领袖成了绝对正确的“神”。“冲击斯大林模式”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在于当时把斯大林每一句话、每一个指示都当作不可更改的圭臬,苏共领导人就以当年斯大林和布哈林、李可夫所谓“右倾反对派”作斗争的事例指责马林科夫的方针是重复布哈林、李可夫的“错误”而违背“列宁、斯大林所一贯坚持的方针;对客观形势发生的变化视而不见。不顾世界形势的变化、科技革命的产生、国内经济资源的日渐枯竭而顽固坚持旧的道路。正是由于苏共党内长期固有的教条主义思想妨碍了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新方式的探索。
    第二,党内长期民主生活不健全,对不同意见动辄无情镇压残酷打击,阻碍正确思想的表达。
    列宁时期党内不同意见可以自由表达、争论的民主传统以后逐渐丧失。长期以来苏共领导动辄把党内不同意见打成“反党集团”并采取残酷斗争的方式,把其从精神直到肉体上加以消灭。由于对不同意见包括正确意见加以压制,往往造成对布尔什维克党带来极大损害的全局性错误。所以,苏共党内这种不正常的民主生活,尤其是领袖个人专权压制不同意见的表达对苏共党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所造成的危害是极具灾难性的。斯大林后的苏联领导人也没有认真吸取这个教训,不是依靠党内民主讨论、决策,而是求助行政权力把对社会主义建设不同方式的探索,上纲上线为“庸俗的马克思主义者”、“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言行”,直至对这些人撤销职务,冲击斯大林模式最终夭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