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宁用操守平常的能吏,不用因循误事的清官(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清史研究》 郭成康 参加讨论

中国古代有一个十分值得珍贵的文化传统,那就是牧民者应时时怀有一颗重民天而厚民生 的 诚敬之心。由此出发,宋儒司马光发挥了仁义治国、不兴革、忌扰民、用人重德不重才的稳 定第一、因循保守色彩浓厚的一面,而王安石、张居正以至康雍乾三位皇帝则强调了以改革 求发展、以发展改善民生、用人重能而轻贤的务实高效的另一面。前者适应发展比较缓慢的 农业社会时代,且拉起孔孟之道为大旗,所以一直居于正统地位,后者应社会变动之运而生 ,乘时代进步之势而发展,在理论上也不难从三代圣帝明王那里找到依据,自然给人一种生 气勃勃、耳目一新之感。但毕竟古代的中国始终未脱农业社会基本框架,传统因循的势力又 郁积深厚,阵容严整,所以,诚如乾隆皇帝所言,后者最终不过是“权宜办理”(53)之计。 但千万可别小看了这因时制宜的权变之计,中国在18世纪出现了举世瞩目的康乾盛世,原因 是多方面的,康雍乾三位皇帝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勇敢地举起了批判(尽管这种批判有时采 取了对儒家教条另类解释的方式)因循保守的传统儒家理念的大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调整 了治国之术和用人之道,实在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康雍乾三帝从满族务实的文化传统出发,奋力振刷传统居官立身之道的流弊,大胆起用为 主 效忠且有干才识见之能吏,因而政治上富有朝气,建树颇多。但物极必反,其重能轻贤、 重才轻守倾向慢慢走向极端,就难免滋生新的流弊。
    平心而论,御史曹一士所针贬的时弊“贪吏、酷吏者,无一不出于能吏之中”,实在是雍 正 、乾隆始料不及的,也是他们不愿看到的。如果深究起来,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一个 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原因是最高统治者舆论导向出了某种偏差,这种偏差从康熙皇帝之鄙薄清 官时 已初见端倪,到了雍正、乾隆手里,则为害一发而不可收拾。曹一士在批评重能轻贤的流弊 时曾说:“人主好尚一乖,臣下取舍顿异,故转移之机,不可不慎。”(54)这个方正的御史 所讲的话未必都对,未必没有偏颇之处,但这一点他毕竟抓住了要害。
    作为清官的个人,绝少十全十美的完人,他可能有种种毛病,诸如短于理事,因循保守、 拘泥偏执、猜忌刻薄、虚伪好名、言行相违等等,康雍乾三位皇帝对某一个号称清官者的批 评,就“这个”清官来说可能并不错,但这种批评多了,且出自皇上之口,问题就严重起来 ,似乎只要是操守廉洁的清官就难免此类通病,这样一来,作为整体的清官,或者说被抽象 化了的清官的身上就被泼上了污水。更加严重的是,清官是中国政治文化中一个值得重视的 现象,在中国老百姓的心底里,早就矗立起了操守廉洁、秉公执正、刚正不阿、为民请命的 完美形象,在清官身上寄托了他们对社会正义的期望,特别是对社会财富公平分配的向往; 在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目中,出仕做一个清官也是他们终生追求的理想,“修齐治平”首举“ 修身”,宋明以来,士人笃守程、朱者,注重讲学,析理精微,而学本陆、王者,则以慎独 为宗,治身务自刻厉,二者虽有门户之别,而为官皆重志操洁清,多能无负其所学,在他们 身上总有一股正气,这就是弥足珍贵的儒家理想主义的精神,而不学无术的所谓能员既少学 问根底,监控稍疏,即难免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和他们是不可同提并论的。公平地讲,康 熙皇帝对此并非无所鉴察,但出于对效率、发展的偏求和下面就要提到的政治方面的原因, 所以讲了一些如不能办事的清官反“不如不清之官”、“即使操守平常,民犹谅之,未若自 恃廉洁,贻累地方之为甚。譬如木偶泥人,纵勺水不入口,安所用之?”之类有意无意厌薄 贬损清官的话,从这里已埋下了日后思想上是非标准趋于混乱的根子。
    再来看康雍乾三位皇帝对假道学的批判。道学以继承孔孟“道统”为职志,讲道学上者注 重 身体力行,其德量、操守、政事,皆足令人神往,即不够纯粹,也多能为循良之吏。但儒家 理想主义所悬标准过高,因此讲学者又不免虚伪迂阔,最下者甚至流于欺世盗名,为世人 所诟病。康熙时的理学名臣熊赐履的“嚼签子”、李光地的“负友”和“夺情”最是显例。 康 熙之尊道学有政治上的考虑,故对熊、李之辈都能优而容之,但心底里自有看法,他曾和大 学士们私下讲:“讲道学之人,家中危坐,但可闲谈作文,一有职任,即有所不能。若不用 此辈,又以不用士人为怨,朕何必令人怨耶?即如汤斌、耿介与赵申乔辈,朕皆用至大臣。 ”(55)到雍正、乾隆那里可没有这么客气这么讲究治术了。他们对道学似乎有一种仇恨心理 ,对付讲学者惯用的伎俩是专揭他的秃疮痂疤。云南巡抚杨名时以道学自励,号为士人领袖 ,雍正骂他:“假道学,实系真光棍!诚为名教罪人、国家蛊毒!”(56)蓄意制造了一起迫害 杨名时的冤狱,审讯时刑官按雍正授意问他:“你说历任多年一个钱不要,为什么收下属金 杯缎匹?”又问他:“看你所行的事与你所说的话都不相符,看你举动都是你装出来的假样 子,这样看来,你任内不肖的事体自然还有,你一一据实供来!”(57)乾隆比雍正还霸道, 理学家尹会一之子、大理寺卿尹嘉铨的假道学在被尽情地嘲弄一番之后,竟“从宽”被处以 绞刑。乾隆时期,不管真道学还是假道学,统统被世人鄙而讥之,纪晓岚就看准了政治风 向,专门去揪假道学的小辫子,连晴雯也揶揄说:“袭人吗?越发道学了,独自个在屋里面 壁呢。”(58)可见道学之不容于当时官场与社会。在泼出假道学脏水时把盆里道学这不错的 婴儿也泼出去了,士大夫道德与精神的堕落恐怕与此不无关系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