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夏琳:《闽海纪要》卷之三,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98页。 (13)《陈应泰揭贴》,顺治十六年一月二十日,档案。 (14)有人认为郑成功占据台湾是为了建立和扩大抗清根据地,泛泛而论,这种说法自然不会错,但却不能回答为何不在陆上坚守和扩大抗清基地,而非要到海上来占据台湾?唯一的解释只能是为获得军事上的海权优势(见张宗洽、潘文贵:《论郑成功的抗清及其与复台的关系》,《郑成功研究论文选》续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90页)。 (15)[英]格温·琼斯:《北欧海盗史》,刘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第68页。 (16)[加]提姆·特拉弗斯:《海盗史》,李晖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10年,第100页。 (17)[澳]雪珥:《大国海盗:浪尖上的中华先锋》,第198页。 (18)[德]马克斯·韦伯:《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甘阳、李强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第92页。 (19)(20)连横:《台湾通史·卷十四·外交志·吕宋经略》。 (21)江日升:《台湾外记》卷之十,第346页。 (22)“闰六月初四日,冯锡范与诸镇商议,欲往征吕宋,兵弁遂恃强横为,讹言四起:‘当大抢掠而去。’是以百姓惊惶,昼夜不安。国轩闻知,向范曰:‘欲攻吕宋,虽是良策,可行于澎湖未失之前。今澎湖已失,人心怀疑,苟辎重在船,一旦兵弁利其所有而反目,尊公之前车可鉴也’。范曰:‘如此奈何?应分兵死守?’轩曰:‘众志瓦解,守亦实难;不如举全地版图以降?量清朝宽恩,必允赦宥’”(见江日升:《台湾外记》卷之十,第348页)。 “三十七年夏六月,清军破澎湖。诸将以台湾势蹙,不可居,议全师取吕宋。建威中镇黄良骥主其议,中书舍人郑德潜力赞之,出吕宋地图,指示险要,曰:‘诸岛之中,惟吕宋待我国人最无礼。先王在日,每欲征之,以雪我中国人之恨。然因开创,至世藩业已兴师,乃接耿藩之变,遂移兵过厦,而事又止。吕宋之兵不过千有余人,所恃者城上之大炮而已。自西班牙窃据兹土,于兹已百四十余年,我漳泉人积骸其地者,何啻数十万。羁魂厉魄,痛恨何如!夫积怨者神人所共愤,而丛货者兴盛所取资也。吕宋富饶甲诸国,今之积于公班巴礼者数十万,是皆昔所诱惑愚昧死而括藏之物。天下安有久积而不散,虐侮而不复之理?又安知非天鐍其藏,以待兴王之探取耶?故以议取吕宋者为上策。’提督中镇洪邦柱愿为先锋,正总督刘国轩以为不可,冯锡范诘之,国轩曰:‘吕宋非不可取,顾当取之于无事之日。今清兵已迫,救亡不暇,尚何能劳师远袭?若事机一失,进退两难,则灭亡随之。’克塽犹豫,遂降清。南征之议,至今无有道者”(见连横《台湾通史·卷十四·外交志·吕宋经略》)。 (23)汤锦台:《十六、十七世纪欧洲文献中的中国海商与海盗》,未刊稿。 (24)江日升:《台湾外记》卷之二,第36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