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清代学术和思想研究的意义在哪里? 思想史和学术史研究,似乎以清代最有吸引力,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 第一,它是古代中国思想与学术的尾巴,也是西方影响下的现代思想和学术的开端,这个转换或者叫做转型的过程,一定最有意思。更何况在中国,终点和起点并不是那么清晰,彼此纠缠重叠,古代传统里面有现代因素,现代思想里面有古代资源。 第二,清代思想和学术的社会背景和影响因素很多。这是一个满族统治的时代,满汉问题本身就构成复杂的背景,又是一个西洋东洋列国的文化和学术都进入传统中国的时代,还是一个版图越来越大,族群越来越多的大帝国,内外华夷、满汉甚至满蒙回藏鲜问题也出来了,一面是朝贡体制下的天下,一面是万国公法中的一国,还有一个庞大的多民族的疆域,它的问题的复杂性,会让你感到兴奋,大凡学术研究,越复杂越搅不清楚,你就越有用武的空间。 第三,清代学术和思想,大家都知道,主要表现在经史考证上,而考证的经史呢,又多是早期的典籍,所以,清代和先秦两汉,形成了中国的“两头”,因为它总是关涉到先秦两汉的思想和学术,比如经学、诸子学、早期的佚籍,所以,它成了古代思想史和学术史的两端之间的“联系环节”,从两端的叠影,看它们之间的互相解释,可以看到思想和学术史的巨大变化。 第四,清代的资料太丰富,你尽可以从这里面,不断发掘到新资料,而学术研究总是期待新资料,来填补空缺的。 这就是清代学术与思想有研究意义的原因。 一、清代学术史的学术史 今天我们要以艾尔曼(Benjamin Elman)教授的《从理学到朴学》作为文本,来当清代学术与思想史讨论的基础。当然,在这本书出版之前,关于清代思想和学术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些大家熟知的典范,出版了好多重要的著作和论文了。通常,书写的历史总是实在的历史结束的时候出来的,就像经学即将结束的时候,出现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经学史即皮锡瑞的《经学历史》,传统文学结束的时候就有黄人、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一样。对于清代思想与学术的总结性历史研究,出现在晚清,这是因为西方的学科制度和知识系统进来了,而传统的中国学术和思想面临重新组建和重新解释,这些论著的写作起因,也是西方学科制度和知识系统的刺激,新的学科框架、新的评价标准、新的论述语言都来了,所以,自从传统学术开始瓦解,它自身的历史也就被书写起来了。 下面是当时最重要的几个人的清代学术论述: (一)1904年,章太炎在东京出版的《訄书》(重订本)里就有《清儒第十二》一篇,他强调清儒继承汉儒,而且以顾炎武、阎若璩、胡渭为首,显示了他偏爱朴学,强调汉代学术传统,强调重考据和反义理的一面,当时他注重的是反满的汉族民族主义,这种对清代儒学的描述,恐怕和他的政治立场和现实关怀有关。 (二)1904年,梁启超也补写了前两年写的《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的《近世之学术》一节,里面已经把清代划成了(1)顺康(重心在讨论程朱陆王问题),(2)雍乾嘉(汉宋问题),(3)道咸同(重心是今古文问题)、光绪(孟子与荀子的问题),并且说道,清代初期学分新旧,新趋向的代表是顾、黄、王、颜元、刘献廷,他们开启了“应用的而非理想的”学术风气,而清代考据学全盛的时代,和欧洲的倍根(Francis Bacon,今译培根)相同,他们的方法,也有点儿像倍根的“归纳论理学”,只是因为“时主操纵”,就是皇权高压的缘故,虽然考据的精神接近科学,但是流于支离破碎,约束性灵,“不用诸开而用诸闭,不用诸实而用诸虚,不用诸新而用诸旧”,所以,“泰西以有归纳派而思想日以勃兴,中国以有归纳派而思想日益消沉”,不能像欧洲那样成就文艺复兴。不过,他受到进化论的影响,还是觉得,这两百年来的学术,仿佛“实取前此二千年之学术,倒影而缫演之,如剥春笋,愈剥而愈近里,如啖甘蔗,愈啖而愈有味,不可谓非一奇异之现象也”,他把它命名为“古学复兴时代”,这已经有了“复古”再“复古”的历史脉络,也含有了清代学术是中国文艺复兴的意思②。 (三)1907年,刘师培接连写了《近儒学术统系论》(原载《国粹学报》第28期)、《清儒得失论》(《民报》第14号)、《近代汉学变迁论》,大体上以“民族主义”为评价的基础,对所谓汉学,作了一番清理,尤其是《近儒学术统系论》,从(1)明末清初的浙学(刘宗周、黄宗羲)开始,一直说到浙江的万斯同,(2)从崇尚程朱理学的汤斌、陆世仪,到讲究实践的孙奇逢、李颙,(3)从王夫之、唐甄,到启发汉学的顾炎武、毛奇龄、胡渭、阎若璩、王锡阐、朱彝尊、梅文鼎,(4)从考据学大盛的惠周惕和惠栋、余萧客,到所谓皖派的江永和戴震,里面还说到凌廷堪、程瑶田、段玉裁、王念孙、焦循、阮元等等,当然也提到纪昀和朱珪、翁方纲和钱大昕,(5)然后是庄存与、刘逢禄、宋翔凤的今文学,以及安徽桐城之学、浙江之学以及龚自珍等人,(6)一路下来,最后说到徐松、祁颖士、张穆、何秋涛的西北地理之学,几乎就是一个完整的清代学术史③。 (四)1907年,皮锡瑞《经学历史》讲到清代学术三变,也划分了(1)国初,汉学方兴,宋学为根底,不分门户,汉宋兼采;(2)乾隆以后,推崇许、郑之学,汉学兴盛,(3)嘉道以后,又由许郑溯源而上,到西汉今文之学,他和梁的说法很接近,主要是因为今文学家追溯历史,一定要从今文学倒推回去,把复古当作追寻最高真理的必经途径,所以清代是古学复兴的时代。这是写道统的方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