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据于赓哲对淳于意医案的统计,推算其治愈率为60%。参见氏著:《从古人求医心态看古代民间医人水平》,《学术研究》2005年第9期。 (14)参见雷祥麟:《负责任的医生与有信仰的病人:中西医论争与医病关系在民国时期的转变》,第477页。 (15)徐大椿:“医学源流论”,《徐灵胎医学全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年版,第133页。 (16)徐大椿:“名医不可为论”,《徐灵胎医学全书》,第156-157页。 (17)张景岳:《景岳全书》,李志庸主编《张景岳医学全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年版,第889页。 (18)俞廷举:《金台医话》,《中国历代名医医话大观》,第303页: (19)史典:《愿体医话良方》,《中国历代名医医话大观》,第560页。 (20)裴一中:《裴子言医》,《中国历代名医医话大观》,第185页。 (21)陆以湉:《冷庐医话》卷2,《近代中医珍本集》医话分册,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版,第35页。 (22)王孟英:《归砚录》卷3,《中国历代名医医话大观》,第699页。 (23)喻昌:《寓意草》,伊广谦主编《明清十八家名医医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年版,第183页。 (24)吴瑭:《温病条例》“序”,胡国臣主编《吴鞠通医学全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年版,第5页。 (25)杨熙龄:《著园医话》,《近代中医珍本集》医话分册,第522页。 (26)张志聪:《侣山堂类辩》卷上,《张志聪医学全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年版,第1070-1071页。 (27)时医,有时也用来指称医术高妙的医者。不过在很多时候,多指靠时运造化而贸然行医之人。俗语所谓“称我十年时,有病快来医”,多指此一类人。明清时期关乎医者的称谓有多种,如萧京便将当时的医者分为“儒医”、“德医”、“时医”等十三种称谓。其中,“时医”被萧京直指为庸医。参见萧京:《轩岐救正论·医鉴》,第509-535页。 (28)无名氏:《壶中天》第7回,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7-28页。 (29)李百川:《绿野仙踪》第41回,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323页。 (30)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7回,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899页。 (31)转引自马伯英:《中国医学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17页。 (32)冯梦龙:《笑府》卷4,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04、108页。 (33)儒林医隐:《医界镜》第9回,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4-85页。 (34)陆以湉:《冷庐医话》,《中国历代名医医话大观》,第887、890页。 (35)儒林医隐:《医界镜》第6回,第60页。 (36)明、清宫廷对御医用药有误也有专门的惩治法令,因其仅限于皇室,故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37)《大清律例增修统纂集成》卷2,转引自郭霭春:《中国医史年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81页。 (38)姚雨芗纂《大清律例会通新纂》卷25,《近代中国史料从刊》第三编第22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87年版。 (39)《大清律例增修统纂集成》卷2,转引自郭霭春:《中国医史年表》,第181页。 (40)李渔:《资政新书》初集,《李渔全集》第十六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351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