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李渔:《资政新书》初集,第1212页-第1213页。 (42)祝庆祺等编《刑案汇览三编》之四,“庸医杀伤人”,北京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275页。 (43)汪道昆:《太函集》卷36《吴汝拙传》,《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17册,台湾庄严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版,第464页。 (44)陆以湉:《冷庐医话》,《中国历代名医医话大观》,第886-887页。 (45)魏之琇编《续名医类案》“序”,第6页。 (46)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一项医疗社会史的研究》,第124页。 (47)熊秉真:《中国近世士人笔下的儿童健康》,载氏著《安恙:近世中国儿童的疾病与健康》,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99年版,第307-第357页。 (48)慵讷居士:《咫闻录》卷8,《笔记小说大观》第24册,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6年版,第332页。 (49)参见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77-第302页。 (50)相关论述可参见拙稿:《从〈医界镜〉看明清时期的行医活动》,《寻根》2010年第4期。 (51)蒋竹山:《晚明祁佳彪家族的日常生活史:以医病关系为中心的探讨》,载《都市文化研究》第2辑,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181-212页。 (52)张国刚主编《中国家庭史》第4卷,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58-第260页。 (53)笔者在此并无意全盘否定铃医,只是在强调其行踪特征所带来的影响而已。 (54)关乎医案所具有的医事风险以及医家对医案趋利避害的应用,参见雷祥麟:《负责任的医生与有信仰的病人:中西医论争与医病关系在民国时期的转变》,载李建民主编:《生命与医疗》,第475页。 (55)郭嵩焘:《郭嵩焘日记》卷1,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91页-92页。 (56)关于近代国家介入医事活动后对医病关系的深刻影响,笔者将另文详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