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边疆经略(5)
海疆的军政经略 开皇八年(588年)冬,文帝发动进攻陈朝的统一战争。次年春, 隋师入建康(今南京),俘陈后主陈叔宝,陈亡。此后,隋朝辖区扩有原陈的境土。随着统一局面的形成,海疆地区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南北朝以来近300年的分治状况,东北至渤海,东至东海(今黄海、 东海),南至南海及有关各岛屿,均纳入隋朝的统一版图。 隋朝海疆的军政经略,主要表现为下列5个方面。 1.海疆地区广置郡(州)、县(以炀帝大业八年为准)及总管区域。如置燕(前属辽西郡)、柳城(前为辽西郡)、北平(前为平州)、渔阳(开皇六年迁玄州于此)、涿(前为幽州)、河间(前为瀛州)、渤海(前为沧州)、北海(前为青州)、东莱(前为莱州)等郡,辖及渤海沿海与海区;置高密(前为密州)、琅邪(前为沂州)、东海(前为海州)、江都(前为吴州,复改扬州)、吴(前为苏州,复改吴州)、会稽(前为吴州,复改越州)、永嘉(前为处州,复改括州)、建安(前为泉州,复改闽州)等郡,辖及东海沿海与海区;置义安(前为瀛州,复改潮州)、龙川(前为循州)、南海(前为广州,复改番州)、高凉(前为高州)、合浦(前为禄州,寻改合州)、珠崖(前为崖州,在今海南省)、临振(前属崖州,亦在今海南省)、儋耳(前属崖州,亦在今海南省)、宁越(前为安州,复改钦州)、交趾(前为交州,辖区大部分在今越南北部)、九真(前为爱州,位于交趾郡境以南,在今越南中部)、日南(前为德州,复改驩州,位于九真郡境以南,在今越南中部)等郡,辖及南海沿海与海区。此外,炀帝初平林邑,增置比景(初置荡州,后改郡,位于日南郡境以南,在今越南南部)、海阴(初置农州,后改郡,位于比景郡境以南,在今越南南部)、林邑(初置冲州,后改郡,位于海阴郡境以南,在今越南南部)等郡,辖南海西岸沿海与海区。郡(州)以下各置若干县,沿置或新置的沿海县数比秦汉以来明显增加(注:据《隋书》,卷30~31,地理志;杨守敬:《隋书地理志考证附补遗》,见《二十五史补编》四(中华书局,1986年);《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册。)。又据《隋书·文帝纪》、《地理志》及有关人物传所载,文帝时期(581年~604年),隋朝在整个辖区内广置总管府加强地方军政管辖,又称总管区域,其中有一批总管府辖及沿海地区军政。如幽州(沿北周置府)、营州(开皇元年置府)、玄州(开皇六年置府)和青州(沿北周置府)等总管府辖及渤海至东海北部沿海所属各州郡军政;扬州(开皇元年置府,开皇九年以前称吴州)、吴州(前为东扬州,开皇九年改为吴州,同时置府)、杭州(仁寿二年置府)等总管府辖及东海沿海所属各州郡军政;广州(开皇九年置府)、循州(开皇九年置府)等总管府辖及南海沿海所属各州郡军政。开皇九年(589年),废行台省,置并、扬、益、荆4州大总管府,又称4大总管区域,其中扬州大总管府辖及所属沿海州郡军政。 2.对向背敏感的岭南沿海少数民族首领实行安抚、册封。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陈后,岭南地区拒命反隋。 广州至西部沿海各州郡一带越族各部拥戴高凉郡(高州)洗夫人(前高凉郡太守冯宝之妻)为共主,号为“圣母”,声称“保境安民”,集兵对抗南下隋军。隋军攻陷陈都建康后,总管韦洸奉命率军安抚岭南,向广州进发。晋王杨广遣陈主陈叔宝(已降)遗洗夫人书,“谕以国亡,令其归化,并以犀杖及兵符为信”。洗夫人得书验信,知大局已定,转而拥护隋朝,遣其孙冯魂率部众迎接韦洸 “入至广州”。文帝当即表冯魂“为仪同三司”,册洗夫人“为宋康郡夫人”(注:《隋书》,卷80,谯国夫人传;《资治通鉴》,卷177,隋文帝开皇九年二月。)。但是,越族中不少首领坚持反对隋朝。如开皇十年(590年), 番禺夷王仲宣反,“岭南首领多应之”,引兵围攻广州,韦洸战死。文帝诏以慕容三藏(韦洸副将)为检校广州道行军事,又诏吏部给事郎裴矩巡抚岭南。裴矩率军南下,击败了王仲宣别将周师举的围堵,俘斩周师举,“进至南海(广州)”。洗夫人着即遣其孙冯暄救援广州隋军。冯暄与“叛将”陈佛智相善而“逗留不进”。洗夫人将冯暄执“系州狱”,另遣孙冯盎率众击斩陈佛智,并“与慕容藏三合击〔王〕仲宣,仲宣众溃”,从而保卫了广州的安全。洗夫人亲率“骑卫”,随“从裴矩巡抚二十余州”。隋朝在洗夫人的得力协助下,“叛众”平息,“岭表遂定”。文帝再次表彰洗夫人效忠朝廷之功,册洗夫人“为谯国夫人,开谯国夫人幕府,置长史以下官属,官给印章,听发部落六州兵马,若有机急,便宜行事”。此后,洗夫人更加尽忠朝廷,主动告发广州总管赵讷的“贪虐”枉法,以隋朝使者身分招无“亡叛”,“宣述上意,谕诸狸獠,所至皆降”(注:《隋书》,卷80,谯国夫人传;《资治通鉴》,卷177,隋文帝开皇十年十一月。)。 3.对坚持反叛者诉诸武力。隋朝平陈以后,江南地方势力“聚众为乱,大者数万,小者数千,共相影响,杀害长吏”(注:《隋书》,卷48,杨素传。)。对此,隋朝派遣军队进击,绝不手软。其中沿海地区除了广州至高州这一敏感地带外,东部闽、越是一个动乱严重、牵涉面广的热点地区,西部交州反应也比较强烈。如史载开皇十年(590 年),苏州(大业三年改为吴郡)沈玄、越州(大业三年改为会稽郡)高智慧、温州(即处州,后改为括州,大业三年改为永嘉郡)沈孝彻、泉州(大业三年改为建安郡)王国庆、杭州(大业三年改为余杭郡)王宝英等聚众反隋,文帝命杨素为行军总管与总管史万岁、来护儿等率军讨伐,分陆海两路进击。史万岁军自婺州(大业三年改为东阳郡)取陆路“踰岭越海,攻破溪洞不可胜数。前后七百余战,转斗千余里”(注:《隋书》,卷53,史万岁传。),切断了沿海地区反隋势力与内地的联系及西部去路。杨素率舟师入苏州,沈玄 “势迫,走投南沙(在苏州常熟县西北境)”叛帅陆孟孙。杨素军追击陆孟孙于松江,“大破之,生擒孟孙、玄”(注:《隋书》,卷48,;《资治通鉴》,卷177,隋文帝开皇十年十一月。)。高智慧“自号东扬州刺史,船舰千艘,屯据要害,兵甚劲”。杨素、来护儿率水师全力进击,突破了高智慧严布于浙江东岸的“周亘百余里”营阵,高智慧大败,遁逃“入海”。杨素军循沿海及各海岛追击,“前后百余战,高智慧走保闽、越”(注:《隋书》,卷48,;《资治通鉴》,卷177, 隋文帝开皇十年十一月。)。其时,杨素军又破沈孝彻兵于温州。乘胜南下奄袭王国庆于泉州,王国庆弃州逃走。杨素分遣诸将海、陆追捕,包袭散入各海岛的王国庆余部,并密令王国庆反戈自效。王国庆乃向隋投诚,执送高智慧“斩于泉州”。至此,闽、越反隋势力基本平息,“江南大定”(注:《隋书》卷48;《资治通鉴》,卷177,隋文帝开皇十年十一月。)。仁寿二年(602年), 交州(大业三年改为交趾郡)俚人首领李佛子反隋“作乱”。“据越王故城”(即西汉时骆越王城,故地约在交州北200里近地)及龙编(在交州东北)、乌延(在交州北)等城之地。文帝遣刺史刘方为交州道行军总管,“统二十七营”军队讨降之(注:《隋书》,卷53,刘方传;《资治通鉴》,卷179, 隋文帝仁寿二年十二月并胡注。)。此外,文帝至炀帝一段时期,还通过武力征伐平定了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的其他反隋“叛乱”活动。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