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秦汉初历法之置闰规则(57) 从历面来看,秦和汉初的历法采用的是年终置闰之法,即将闰月安排在一年的最后一个月,称为“后九月”,但这不同于“归余于终”。所谓“归余于终”是在无中(节)气之月所在年的年末置闰。但经简单考察可知,秦至汉初的“后九月”并非全部设置在无中(节)气之月所在年,也有设在无中(节)气之月所在年前一年的情况。根据颛顼历来推排秦代历法的节气,很容易知道秦始皇三十七年的雨水在戊申日,(58) 而春分在戊寅日,验之周家台秦简历谱,戊寅为这年三月初一,而戊申为这年正月三十,由此判定秦始皇三十七年二月无中气,而根据周家台秦简历谱所载这年有后九月。同样可以判定秦二世三年十月无中气,这年的朔干支依据张培瑜的《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查得,(59) 秦二世二年有后九月见于《史记·秦楚之际月表》,(60) 于是就出现“后九月”或在无中气之月所在年,或在上一年两种情况。使用同样的方法考察汉初的历日资料,也能得出同样的结论,只不过考察的对象改为无节气之月与后九月的相对关系罢了。为解释此一现象,前辈学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清人顾观光曾经认为秦用颛顼历,其置闰以小雪节恒出现在十月为标准,他还举出三条证据: 庄襄王三年入癸卯蔀四十四年,岁首十月乙酉朔,壬戌小雪在朔后三十七日,则岁前置闰,而十月为甲寅朔,推得五月辛巳朔,二十六日丙午,故《史记》云:五月丙午,庄襄王卒,其证一也。二世元年入壬申蔀六年,岁首十月甲辰朔,壬午小雪在朔后三十八日,则岁前置闰,而十月为甲戌朔,五日戊寅,故《史记·六国年表》云:十月戊寅,大赦罪人,其证二也。二世三年入壬申蔀八年,岁首十月癸亥朔,壬辰小雪在朔后二十九日,则岁前置闰,而十月壬辰朔,推得八月丁亥朔,十三日己亥。故《史记》云:八月己亥,赵高欲为乱,而《秦楚之际月表》二世二年有后九月,其证三也。(61) 张培瑜也提出类似看法,他在《根据新出历日简牍试论秦和汉初的历法》一文中,复原了秦代的历法,其结果如下: 秦历上元甲子乙卯(同颛顼历),近距上元公元前606年(乙卯),历元己巳朔旦霜降。置闰以小雪在十月为设置闰月(后九月)的标准。(62) 我们不妨把这种置闰法则称为“固定节(中)气置闰法”。但事实上,今据历简推得秦二世二年后九月癸亥朔,三年十月癸巳朔(见文末所附朔闰表),按照颛顼历推排节气,小雪节出现在后九月三十日(壬辰)。如果认定秦至汉初历法的阳历因素是按颛顼历来决定的,则顾氏的说法就是不对的。但从逻辑上讲,只能认为顾氏限于材料对秦代历法步朔认知有误,而不能遽定他提出的“固定节(中)气置闰法”的错对。虽然我们同样无法以实历“后九月”的记载来验证张培瑜提出的置闰规则,但笔者一直怀疑这是因为历法有效行用时间过短(秦王政元年至二世三年共40年,相当于一蔀的一半多一点),而无法分辨其错对。张培瑜也同时给出汉初的历法,其结果如下: 近距上元甲子辛酉(公元前1020年),历元正月己巳朔旦立春……以立春节总出现在正月为设置后九月的依据。(63) 现按此历法数据计算所得立春节有在二月的年份,如汉高祖八年二月乙巳朔,己未立春,十年二月癸亥朔,己巳立春,惠帝三年二月甲午朔,丙申立春,四年二月戊子朔,辛丑立春,六年二月丁未朔,辛亥立春,高后二年二月己未朔,丁卯立春。(24) 如果这对汉初采用“固定节(中)气置闰法”构成证伪的话,虽不能据此否定秦代历法置闰采用这一法则,但至少说明笔者的怀疑是有一定道理的。(25) 下面试通过考察四分术一蔀之中闰月出现的规律来再做一点补充。假定有一种历法,以十月为岁首,以正月朔旦立春为历元,这样某一蔀中76年的置闰年份与月份可以下表表示: 表中的闰月是不含节气的月份,如果历元以某一中气(如冬至、小雪等)起算,则以无中气之月为闰。通过这种有闰即闰的方式,就一定能保证每年的立春节在正月。从表中很容易看出闰年出现的规律是3-3-3-2-3-3-2,考虑到12个月序都出现过无节气之月,按照固定节气置闰法,当闰在正月至九月的时候,后九月设在当年年末,而当闰在十、十一、十二月的时候,闰月被提到上年年末,从而打破3-3-3-2-3-3-2的置闰规律,但从下文根据史书所见实历排定的闰年表来看,秦至汉初闰年符合3-3-3-2-3-3-2的序列。这说明这一时期的闰法不是固定节气置闰法。 下面试把秦和汉初百年放在一起,讨论一下可能的置闰规则。 笔者首先找出秦至汉初实历中含有后九月的年份。这个工作张培瑜、陈久金等也曾做过,(66) 陈久金的考证最为翔实,他依据出土文献和《史记》、《汉书》纪志中的“后九月”记录共考得秦汉初闰年36个,其中11个是直接有后九月记载的年份,其余为推得的,这些推得的闰年也是可信的,许多得到了新出历简的证实。这36个闰年分别是:秦始皇三十七年、秦二世二年(前208)、汉高祖二年、五年、八年、十年、惠帝元年(前194)、四年、六年、高后二年(前186)、五年、八年、文帝二年(前178)、十三年、十六年、后元二年(前162)、五年、景帝元年(前156)、四年、六年、中元二年(前148)、五年、后元元年(前143)、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四年、元光元年(前134)、三年、六年、元朔三年(前126)、五年、元狩五年(前118)、元鼎二年(前115)、四年、元封元年(前110)、四年、六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