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 黄一农:《秦王政时期历法新考》,《华学》第5辑,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48页。 ⑥ 黄一农:《周家台30号秦墓历谱新探》,《文物》2002年第10期。 ⑦ 黄一农:《秦王政时期历法新考》,《华学》第5辑,第147页。 ⑧ 陈久金、陈美东:《临沂出土汉初古历初探》、《从元光历谱及马王堆帛书〈五星占〉的出土再探颛顼历问题》,本书编辑部:《中国天文学史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年,第66-81、95-117页;《从元光历谱及马王堆帛书天文资料试探颛顼历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古代天文文物论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第83-103页。 ⑨ 张闻玉:《元光历谱之研究》,《学术研究》1990年第5期;《古代天文历法讲座》,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97-201页。 ⑩ 黄一农:《秦王政时期历法新考》,《华学》第5辑。 (11) 黄一农:《汉初百年朔闰析究--兼订〈史记〉和〈汉书〉纪日干支讹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72本第4分册,2001年,第777页。 (12) 张培瑜:《汉初历法探讨》,本书编辑部:《中国天文学史文集》,第82-94页;《新出土秦汉简牍中关于太初前历法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古代天文文物论集》,第69-82页;张培瑜、彭锦华:《周家台三○号秦墓历谱竹简与秦、汉初的历法》,湖北省荆州市周梁玉桥遗址博物馆:《关沮秦汉墓简牍》,第231-244页;张培瑜、张春龙:《秦代历法和颛顼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里耶发掘报告》,第735-747页;张培瑜:《根据新出历日简牍试论秦和汉初的历法》,《中原文物》2007年第5期。 (13) 陈久金、陈美东:《从元光历谱及马王堆帛书〈五星占〉的出土再探颛顼历问题》,本书编辑部:《中国天文学史文集》,第106-107页;陈久金、陈美东:《从元光历谱及马王堆帛书天文资料试探颛顼历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古代天文文物论集》,第93-94页。 (14) 黄一农:《秦王政时期历法新考》,《华学》第5辑。 (15) 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释文修订本),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第100页。 (16) 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释文修订本),第101页。 (17) 该条为张培瑜等先生从里耶残简中考得,参见张培瑜、张春龙:《秦代历法和颛顼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里耶发掘报告》,第736页。 (18) 《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235-238页。 (19) 所谓“一组”历简,是指这些历简必定是由同一种历法步算得到,即历简涵盖的时段没有发生过历改。 (20) 表1中秦始皇三十四年历谱的黑体部分为校正过的朔干支,参见李忠林:《周家台秦简历谱试析》,《中国科技史杂志》2009年第3期。 (21) 即便持古六历论的学者也只在颛顼历和殷历中讨论秦汉初的历法,这是因为其他四历明显与这一时期的历法不符。颛顼历虽有甲寅元与乙卯元(又因其第一蔀蔀首设在己巳亦称己巳元)之争,但均以公元前366年人正甲寅朔旦立春为甲寅蔀蔀首,故其步朔没有差别。两说的争论焦点主要在公元前366年是甲寅年还是乙卯年,这或涉及岁星纪年超辰问题,兹不论。参见张闻玉:《古代天文历法讲座》,第193-197页;陈久金、陈美东:《从元光历谱及马王堆帛书天文资料试探颛顼历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古代天文文物论集》,第83-103页。 (22) 加大470分就是借半日法,这在《汉书·律历志》中有蛛丝马迹的记载,加大441或499分并不刚好等于半日,论者称其为进朔法,虽于史无据,但考虑到四分术朔策为,加大441分后也有“进半日”的效果,499分从技术上利于处理数据,并且也能达到“进半日”的效果,故此两值也有可能被采用。 (23) 《史记》卷26《历书》,第1260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