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史记》卷96《张丞相列传》,第2685页。 (25) 《汉书》卷21上《律历志》,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974页。 (26) 陈久金、陈美东:《临沂出土汉初古历初探》、《从元光历谱及马王堆帛书〈五星占〉的出土再探颛顼历问题》,本书编辑部:《中国天文学史文集》,第66-81、95-117页;《从元光历谱及马王堆帛书天文资料试探颛顼历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古代天文文物论集》,第83-103页;《临沂出土汉初古历初探》,《文物》1974年第3期。 (27) 黄一农:《秦王政时期历法新考》,《华学》第5辑,第147页。黄氏关于秦二世时期改“正月”为“端月”的揣测可能不对,新近部分公布的岳麓书院藏简中有秦始皇二十七年、三十四年和三十五年《日志》,其中“正月”与“端月”互见,参见陈松长:《岳麓书院所藏秦简综述》,《文物》2009年第3期。 (28) 张闻玉:《古代天文历法讲座》,第197-202页。 (29) 黄一农:《周家台30号秦墓历谱新探》,《文物》2002年第10期。 (30)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北京:文物出版社,1978年,第15页。 (31) 张培瑜:《根据新出历日简牍试论秦和汉初的历法》,《中原文物》2007年第5期。 (32) 王焕林:《里耶秦简校诂》,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年,第35、115页。本文所引里耶秦简干支除特别注明者均据该书,下不出注。 (33) 在《秦王政时期历法新考》一文中,黄一农虽将这一年排在历改之后,但却是以历改前的旧历(颛顼历)推排朔闰的。 (34) 张培瑜等曾经对15个已公布的里耶秦简(除过廿六年十月甲寅和廿九年三个朔干支)分析后指出,该组历简较颛顼历朔小余大533-730分,即大殷历229-426分,这是忽视了秦始皇廿七年二月丙子朔小余而以卅二年四月丙午朔小余来确定的上限,可能是不对的,参见张培瑜、张春龙:《秦代历法和颛顼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里耶发掘报告》,第738页;张培瑜:《根据新出历日简牍试论秦和汉初的历法》,《中原文物》2007年第5期。 (35) 该条为张培瑜等先生从里耶残简中考得,参见张培瑜、张春龙:《秦代历法和颛顼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里耶发掘报告》,第736页。 (36) 以上3条材料未于发掘报告中公布,参见张培瑜、张春龙:《秦代历法和颛顼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里耶发掘报告》,第743页。 (37) 黄一农:《秦王政时期历法新考》,《华学》第5辑,第148页。 (38) 在《周家台30号秦墓历谱新探》一文中黄氏没有设置这一闰月,除了将历简历谱八月“壬子”改为“辛亥”外,没有别的不同。 (39) 张培瑜:《新出土秦汉简牍中关于太初前历法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古代天文文物论集》,第69-82页。 (40) 张培瑜在新近发表的文章中也将这种设想作为探讨秦汉初历法的一种可能。 (41) 笔者无法确定这一时期是否有严整的“二十四节气”概念,但至少应该有一个“冬至”概念来确定回归年的始讫,当不存在问题。 (42) 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释文修订本),第101页。 (43) 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释文修订本),第110页。 (44) 《吕氏春秋》中的这条材料虽然没有明确的月份,但可限定在秋季,即七、八、九三个月。席泽宗先生曾根据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五星占》论定当为“七月”,此说可从。参见席泽宗:《中国天文学史的一个重要发现--马王堆汉墓帛书中的〈五星占〉》,《中国天文学史文集》,第30页。 (45) 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645页。 (46)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第15页。 (47) 张培瑜:《根据新出历日简牍试论秦和汉初的历法》,《中原文物》2007年第5期。 (48) 该条为张培瑜等从里耶残简中考得,参见张培瑜、张春龙:《秦代历法和颛顼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里耶发掘报告》,第736页。 (49) 以下5条朔干支均来自里耶秦简,参见王焕林:《里耶秦简校诂》,第115、35、104、29、99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