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汉代屯戍生活中的古典人道精神(8)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李振宏 参加讨论

一旦发生了比较严重的疾病,则给予及时治疗。从居延汉简中看,有吃药5剂、10剂、20剂 、 30剂不愈而向上级官署报告的各种例证,不复赘引。基本的情况是,只要是在本部不能得 到及时治愈,或者在治疗过程中病情仍继续恶化的,就要上报,请求到高一级官署的医疗机 构就医,不能延误病情。如下简:“今言府请令就医”(E.P.F22:82);“头痛寒热饮药五 齐不愈戎掾言候官请”(E.P.T59:269);“候长敞言□□燧卒陈崇乃□病伤寒头痛抚□□即 日加□腹”(E.P.T4:101)。
    对个别在居延都尉府的医疗机构也不能治愈的疑难病症,也允许到外地就医。如:“第三 燧长窦永病张嘉为封符”(E.P.T40:15)。既然看病还需要封符出关,那么就很可能是到距 居 延千里之远的张掖都尉府的驻地了。从居延汉简中,还没有看到大规模流行性疾病的发生, 这仅仅是由于居延地区干燥的气候原因呢,还是当时已作了疾病预防的工作呢?还没有充分 的材料来说明。但是,居延新简中有一条材料引起了笔者的兴趣:“□中助薪病者三日 一饮久病者”(E.P.F22:817)。由于简文过于残缺,其确切含义不好判断,但似乎可以 感觉到它是在讲一种疾病预防方面的问题。汉代居延地区屯戍生活中是否真的有过预防流 行性疾病的实践,还有待于更充分的新的资料来证明。
    (三)关注吏卒的死亡问题
    各级屯戍组织都关注吏卒的死亡问题。正常的因病死亡,要及时上报病死爰书,如下简: “戍卒病病死告爰书”(E.P.C:50);“建国天凤二年二月戊辰朔戊寅第十七候长良敢言之 谨移戍卒病死爰书旁行衣物券如牒敢言之”(T48:136)。
    对于暴病死亡、意外伤害而突然死亡的,要上报具体的验尸报告。如下简:
    □内郡荡阴邑焦里田亥告曰所与同郡县□
    □□死亭东内中东首正偃冥口吟两手 足展衣
    □当时死身完毋兵刃木索迹实疾死审皆证(E.P.T58:46)
    □□寅士吏强兼行候事敢言之爰书戍卒颍川郡长社临利里乐德同县安平里家横 告曰所为官牧橐他戍夜僵卧草中以□行谨案德横□到橐他尉辟推谨毋刀刃木索迹德横皆 证所言它如爰书敢(E.P.T57:85)
    吏卒死亡之后,区别情况给予适当的安置。如果是战死,被敌方所杀,则给予高额的丧葬 费和抚恤金。如下简:
    各持下吏为羌人所杀者赐葬钱三万其印绂吏五万以上子一人名尚书卒长
    奴婢二千赐伤者各半之皆以郡见钱给长吏临致以安百姓也早取以见钱(267.1 9)
    如果是因病正常死亡,则按规定清理死者遗物,买棺材装殓,并书刻死者籍贯、姓名,妥 善地处理后事。证之以下简:
    寿王敢言之戍卒巨鹿郡广阿利里潘甲疾温不幸死谨与
    □彗椟参齧坚约刻书名县爵里彗敦参辨券书其衣器所以收(7.31)
    出物故戍卒魏郡内黄东郭里詹奴 三石具弩一完 藁失铜鍭五十完一兰莞各一负索一完 凡大小五十五物●五凤二年五月壬子朔丙子(418.2)
    (四)安排适量的劳动强度
    屯戍中的戍务及杂务劳动安排,考虑到边塞生活的艰辛,一般都不是过于繁重,且安排有 适当的休假。戍卒的主要职责是在烽燧上巡逻,举烽火备候望,巡视天田有无“兰越塞天田 出入迹”。根据居延汉简中的一般情况,烽燧的建制是1名燧长、3名燧卒。每月的30天或29 天,由3名燧卒轮流值守,在烽燧上巡视。最常见的轮流值守方式是每人轮值10天,如下简 :
    卒甲申迹尽癸已积十日
    第三燧 卒张枼甲午迹尽癸卯积十日
    卒韩曼甲辰迹尽壬子积九日
    凡迹廿九日毋人马兰越塞天田出入迹(257.3)
    这样的简很多,不复举。当然也有例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官署需要组织一些大规模的 劳作以完成某些工程和临时性的任务,就在烽燧上抽调人力。被抽去从事其他临时性劳作的 人 ,称为“省卒”;一旦遇到这种情况,留在烽燧上的燧卒就要分担其他空余出来的天数,实 际值守时间将超出正常的值守时间。如下简:
    卒吕弘二月壬午迹尽丙申积十五日
    第三燧 卒郅安世二月丁酉迹尽庚戌积十四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