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裼袭礼与“礼不下庶人”解(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 杨向奎 参加讨论

《注》:馆者必于庙,自官师以上有庙有寝,工商则寝而已。
    《疏》:自士以上有庙者必有寝,庶人在官者工商之等有寝者则无庙。故《祭法》云:“庶士庶人无庙,祭于寝”,是也。
    《礼记·王制》:庶人祭于寝。
    《注》:寝,适寝也。
    《疏》:此庶人祭寝,谓是庶人在官府史之属及寻常庶人。此祭谓荐物,以其无庙,故惟荐而已。荐献不可亵处,故知适寝也。
    于以上文,胡培翚按语云:
    按士以上有适寝,有下室,庶人则未必有适寝,但有下室而巳。以适寝所以行礼,而礼不下庶人故也。此祭于寝,当为庙之寝。士以上有庙有寝,祭在庙,荐在寝。庶人则但为寝以荐其先。(《祭法》,庶士庶人无庙,死曰鬼。注,凡鬼者荐而不祭,庶士府史之属。)其制与士庙后之寝当亦不殊,但无庙为异。据《聘礼》记士馆于工商,工商之寝以馆士,则其为庙之寝无疑。盖亦在下室之东为之,与下室别为门墙。若适寝当即在下室之前逼近内处,出入必由于此,恐非所以为馆客之地也。
    胡培翚是《仪礼正义》的作者,这是一部权威著作,与刘宝楠的《论语正义》、焦循的《孟子正义》及清末的《周礼正义》都是这几部经书最好的新疏,所以他的《燕寝考》也是权威性著作。古代寝庙之制士庶有别,士以上有适寝有下室,庶人则无适寝,适寝所以行礼,无适寝则无行礼处,此所以在居住方面,也会有:
    礼不下庶人
    的场面。士以上有庙有寝,祭在庙,荐在寝。《礼记·月令》《寝庙毕备》注:“凡前曰庙,后曰寝。”《疏》“庙是接神之处,其处尊故在前。寝衣冠所藏之处,对庙为卑,故在后。但庙制有东西厢有序墙,寝制惟室而已。故释宫云,室有东西厢曰庙,无东西厢有室曰寝,是也”。
    庶人所居,有室有庐。室在邑中,庐在田野。(诗云,中田有庐)其制或于檐下为壁,壁间开门而不必有堂。《左传》所谓“吾侪小人皆有阖庐以避燥湿寒暑”是也。(以上均见《燕寝考》)
    我们在清代汉学家的考据中可以知道无论在衣制方面,在居室方面,士庶都有很大的区别,士族讲礼,而讲礼有讲礼的足够条件,庶人则衣蔽体,何有于“裼袭”。在居室方面则:
    吾侪小人皆有阖庐以避燥湿寒暑。
    这还有什么礼仪可言。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见于《礼记·曲礼》。郑玄注“礼不下庶人”云:
    为其遽于事,且不能备物。
    郑以为庶人事忙而且穷不能筹备礼物。孔颖达疏依此义,说
    :礼不下庶人者,谓庶人贫无物为礼,又分地是务,不服燕饮,故此礼不下与庶人行也。《白云通》云,“礼为有知制,刑为无知设。礼谓酬酢之礼,不及庶人勉其至于士也。故《士相见礼》云,“庶人见于君不为容,进退走是也。”张逸云,非是都不行礼也,但以其遽务,不能备之,故不著于经文三百,礼仪三千耳,其有事则假士礼行之。
    郑注孔疏只是就庶人事忙且贫不备礼物,解“礼不下庶人”。庶人忙于耕耘且贫不备物是事实,因之礼不及之。不能说注疏有误,但说到底,这是封建社会的阶级分野,庶人是“小人”,而士族是“大人”,在大人、小人中又有许多等级,封建社会是阶级分野而等级制度最严密的社会。清代汉学家尚不能解此,《论语》中的: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也就不得其解。其实“庶人”包含有“野人”在内,而“君子”即指士族。学术研究,永远在进步中,清人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的老师傅斯年先生却顺利地解决了。傅先生在《周东封与殷遗民》一篇中,说:“有论语一章,向来不得其解,似乎可以解之”: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