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裼袭礼与“礼不下庶人”解(7)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 杨向奎 参加讨论

正室嫡子也叫作门子,惠氏《礼说》有《正室皆谓之门子》一节云:
    门子未爵命,故《周礼》无官。然代父从政,聘问列国,俨然大夫矣,故郑伯盟于戏,六卿及门子皆从。子孔为载书,大夫与门子弗顺,入参谋议,出列会盟,位亚六卿,势倾执政,岂非族士k21j110.jpg多使然欤?《周书·皇门篇》曰,其有大门宗子茂扬肃德,以助厥辟,勤王国王家,则先王之所以育门子,与门子所以效忠于王室,济济一时之盛,可想见矣。……康成谓门子将代父当门,庶于犹诸子副代父者。诸子职云,国子存游倅,游者贵游,倅者副倅。然则门子为正,国子副之,盖卿之侧室,大夫之貮宗欤?
    门子即正室嫡子,当其未爵命时无官,故《周礼》不列。大门宗子将代父职当门者,国子乃士庶子则为副代父者。门子为正,国子副之;国子是卿之侧室,大夫之贰宗。门子既为继父职当门者,所以当时执政以教育门子为先。史载晋悼公即位,善政毕举而以育门子为先。
    我们说过“士庶子”的意义,战国时代已逐渐失其原来士族的内含,而同于“士庶人”,《孟子》中的士庶人即庶人,多加“士”字,足见士已非贵族之一体。如《梁惠王章》云: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天子、诸侯、卿大夫皆有所保;卿大夫即原来的士大夫尚有宗庙可保。而士庶人也就是庶人,只有寝而无庙,如果不仁,只能失其四体,生命也不能保。在封建社会严密的等级制度下,只有四体的庶人,“礼”对于他们是无用的,在日常生活中,士族处处有“礼”,而“礼”对于庶人真是无用武之地了,此所以有:
    礼不下庶人
    的规定,庶人也可以称为庶民,或者是小人。
    《孟子·离娄》中有: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庶民亦即庶人。本来“君子”与“庶人”是阶级分野,如今变作道德标志。凡称为“君子”者是有道德的人,所以他们的行为远于禽兽;而庶民是不讲道德的人,他们的行为“异于禽兽者几希”。“小人”的意义也是如此。本来“小人”是庶人的自称,以其无“大人”之等级地位,故自称“小”,这是阶级地位,无关道德,但战国而后,“小人”总是不道德的代名词,以至于今。
    这未免与孟子的道德哲学,--人性善说,自相矛盾。当他主张人性为善时,并没有阶级分野,以为君子性善,小人性不善。比如孟子说:
    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告子》上)
    “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也”,是谈人之天性为善,这个“人”并没有分成“大人”、“小人”,也没有分成“君子”、“庶人”,他们都是性善,一如水性之就下。那么为什么说庶民之性“异于禽兽3者几希!”孟子生于封建贵族时代末期,在他的心目中,君子小人阶级的分野犹在,阶级分野影响到道德匹分,君子变作道德的负担者,而“小人”(庶人)变作不异于禽兽的人。“人”在孟子时期已经是“达名”,贵族、庶民都是“人”,人性善是普遍规律,但他又把“小人”斥之门外,任何人也会看出他的矛盾理论而不可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