裼袭礼与“礼不下庶人”解(6)
傅先生说,“此语作何解,汉宋诂经家说皆迂曲不可通。今释此语,须先解其中名词含义若何。‘野人’者,今俗用之以表不开化之人,此为甚后起之义。《诗》,‘我行其野,梵梵其麦’。明明为农田。又与《论语》同时出之《左传》记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然则野人即是农夫。孟子所谓‘齐东野人’者,应当是指农夫。彼时齐东开辟已甚,已无荒野。……《孟子·尽心章》,《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几希。’可见彼时所谓野人,非如后人用之以对‘斯文’而言。《论语》中君子有二义,一谓卿大夫阶级,即统治阶级;二谓合于此阶级之礼度者。此处所谓君子者,自当是本义。先进后进自是先到后到之义。礼乐自是泛指文化,不专就玉帛钟鼓而言。名词既定,试翻做现在的话,如下: 那些先到了开化程度的,是乡下人;那些后到了开化程度的是上等人。如问我何所取,则我是站在先开化的乡下人一边的。先开化的乡下人自然是殷遗,后开化的上等人自然是周宗姓婚姻了。” 傅先生的解释是正确的,我们根据这种解释,可以说“君子”是“卿大夫阶级”即士族阶级,他们居于“国”即乡遂以内,是统治者周人。而“乡下人”是野人,是居住于乡遂以外田野中人,是“野人”是“小人”,也就是“庶人”。当然庶人不止野人,居于国中的“工商”也是庶人,总之他们是被统治者,大多数居于野。 关于各种不同身份的人的考定工作,清代汉学家惠士奇在《礼说》中的分析最为详尽,以下我们看看他的分析。 二、“庶人”解 惠士奇《礼说》在“《宫伯》士庶子均秩均叙”--“庶子犹余子”的条目下,云: 宫伯之士庶子,宫正之众寡,内宰之人民,一也。凡在版者行其秩叙,作其徒役;月终则均秩,岁终则均役,犹汉之卫卒,唐之府兵也。汉之卫卒每一步而更,卫司马掌之,每当交待,天子行幸曲台,隔饗而罢焉。唐之府兵,宿卫者皆番上,兵部以远近给番,自五百里为五番,至二千里为十二番,皆同上。然则月终均秩者犹府兵之同上;岁终均叙者犹卫卒之岁更。盖番上更休皆有秩叙,各得其均。地官乡人有均人主徒役,谓之公旬,旬犹均也,三年大比则大均,故春官有大均之礼以恤众。 惠氏以《周礼》中宫伯之士庶子,宫正之众寡,内宰之人民,意义相同,都是在国家版籍中而为国家服役,月终、岁终有均秩均役,一如汉之卒更,唐之番上。但士庶子,究竟不同于庶人,周代庶人,尚不能为王之爪牙,所以上述惠氏语仍有含混处,士庶子与庶人仍不能同科。下面,惠氏又云: 人民虎贲掌士,司右掌勇力之士皆人民也。入则卫于宫,出则耕于野。……宫正为之版籍其名,内宰为之图画其象,邦有大事,作而令之,是为王之爪牙。及宣王之末,六乡之士不满六军,乃取王之爪牙以充之。……王之爪牙谓士庶子之守城郭者。……谓之士庶子犹余子也。《吕览》齐晋相与战平阿,余子得戟亡矛。《说苑》佛肸以中牟拳,城北余子袪衣入鼎。《战国策》燕赵久相攻,余子之力尽于沟垒。古之斗士皆曰余子。《周书》曰,“成年余子务艺,俭年余子务穑,大荒余子倅运。盖即九职之閒民,宫正所教,宫伯所非之士庶子。说者以为公卿大夫之子,岂其然乎? 以上所引多战国时事,秦汉时代,古代之贵族已流为庶人,战国时之士庶子,亦士族这末流,不脱农耕。士本为六乡之农民,但不同于居野之甿,士庶子在当时亦称为“王之爪牙”,宣王之士,六乡之士不满六军乃取爪牙之士以充之。古者士居六乡内,野人则居乡遂外,是为庶人,在兵役中乃徒步匹夫,与车上之甲士有别,所谓“司右”即战车之“右”乃斗士。士庶子非卿大夫之嫡长子,所以又称为余子,余子可以为甲士,故云“古之斗士皆曰余子”。下面惠氏又说: 都君子乃都邑之士,君所于养而复除,近乎周之国子。故国子则授之车甲,司马弗征。而士庶于则犹有徒役之事焉,或卫王宫,或守城郭,或属都家。王宫有纠禁,城郭有守政,都家有戒令,盖皆以秩叙行之者也。有卿大夫之庶子,有民之庶子。卿大夫之庶子为国子游倅之所存,民之庶子为国粥余閒之所养,而卫王宫守城郭,属都家,谓之士庶子,军行则从,岁终则饗,有功则劳,死则弔焉,盖所谓国粥欤? 士庶子不仅战时为甲士,犹有役之事,或卫王宫,或守城郭。赵左师触龙愿以其少子补黑衣之缺,以卫王宫,则知战国时卫王宫者皆卿大夫的庶子。下面又说: 《文王世子篇》所谓公若有出疆之政,庶子以公族之无事者守于公宫。公族之无事者国之贵游子弟也。王之庶子眡列国之大夫。王充曰,吏衣黑衣,宫阙赤单;然则汉之卫卒皆服绛禅衣矣,周尚赤盖亦服赤欤?《庄子·秋水篇》有寿陵余子。司马彪云,余子未应丁夫,盖谓閒民也。《管子·问篇》曰,“余子仕而有田者今人几何人?余子之胜甲兵有行伍者几何人?”然则閒民者非余子之未仕而无田亦无行伍者乎!”《吕览·报更篇》曰,“张仪,魏氏余子也。”平阿寿陵魏氏皆地名,则余子为閒民信矣。 士庶子皆贵游子弟,也被称为余子或者閒民。閒民也就是“余子之未仕而无田亦无行伍者”。通过上边的解释,我们知道在封建贵族中,嫡庶之分很严,嫡长子继父业,而庶子只能是余子或閒民。他们不脱离农业生产,他们是“士”,属于士族阶级,是自由农民居于六乡,不是井田农民,而是十夫沟洫制,这在《周礼》中有较详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士庶子的地位逐渐同于庶人,庶子与庶人意义逐渐相同。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